古井侨网
  • 首页
  • 侨讯2017-19
    • 侨讯2016-2012
    • 侨讯2011-2010
  • 乡音@ 2019
    • 乡音@ 2018
    • 乡音2017
    • 乡音2016
    • 乡音2015-14
    • 乡音2013
    • 乡音2012
    • 乡音2011-2010
    • 乡情
  • 相集2019
    • 相集 2018
    • 相集 2017
    • 相集 2016
    • 相集2015
    • 相集2014
    • 相集2013
    • 相集2012
    • 相集2011-2010
  • 摄影-风物篇
    • 摄影-人物篇
  • 视频-人文篇
    • 视频-人物篇
  • 文摘
  • 留言
  • 关于我们
【他乡新会人】

赵文青:妙手丹青勾勒美国风情

【新会侨报​】莫丽婵 

       说起国画这一东方瑰宝,多数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中国的山水、花鸟等传统素材;确实,国画以墨为主的素雅基调与西方油画的浓重色彩截然不同。
       然而,看过赵文青的《美利坚组画》、《宾州风情画》等系列画作,就发现虽是丹青笔法、异国素材,却一点都不觉得突兀。相反,如此形式的“中西合璧”不但丰富了国画的题材,也借西方题材传播了中华文化。
​
       坚定选择国画为自己的艺术方向

       赵文青生于新会长于新会,自小就喜欢绘画,并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习画。“我是从小学就开始读着《美术》等中国权威的学术性杂志长大的,在书里广泛地认识了各种艺术,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传统思想,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国画。”赵文青说。
       事实上,53岁的赵文青虽然现居美国,但他却也是一位新会老文化人。在2000年前,他在新会和珠海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其作品在官方与民间都得认可。当时他走的是岭南派风格,在国内的早期作品以山水、花鸟、书法为多,后期创作着重在新文人画方面。其中,《 静态·古典 》四条屏是其水墨新文人画代表作之一,并在2000年的纽约巡回个展首次展出,给西方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0年初,应邀到美举办个人画展,也开始了自己在美国的游学之旅!我喜欢游学二字,上过语言学校、读过社区大学,而今转眼已十几个春秋了,我始终觉得自已一直在学习的路上。”赵文青说,“到了美国后,见到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比较过、思考过,国画的伟大和魅力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初到美国时,发现美国的风景与自小生活的中国南方有很大的差別,感觉很美很入画!后来在美国游历的地方多了,这样感觉越发强烈,也越发喜欢。”赵文青回忆说,“十多年前,接受波士顿的记者采访时,我就表示要用中国水墨展现美国风景,并从《波士顿风情画》系列开始,其中的《哈佛校园》是我创作美国风景情画的第一画。”
​
        “东墨西游”,旅美生活开启水墨画新探索

       虽说“天下山水是一家”,国画的创作素材并不局限于中国山水,但是“画皮容易画骨难”,外国风景特征与中国山水大有不同,既要保持中国水墨画的精髓,又要糅合和展现西方风情,这并非易事。
       擅长水墨画的赵文青将东西方的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其细腻的笔墨、明快的色调、酣畅的线条,展现出独具风格的一系列都市风情画,画作清新而淡雅。“绘西方题材的国画,这种‘中西合璧’的重点是保持国画的精髓,准确一点就是要保持传统水墨画的特质!既要有墨色、有线条、有国画传统的元素在里面,又要恰到好处地融入西方绘画的元素和技巧,二者必须要兼顾。” 赵文青如此介绍其经验与心得。
       他认为,只要是好作品,任何艺术类的作品都可以被认同的,一样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国画也不例外。“当自己的作品在主流画廊代理和展示的时候,当美国三藩市大学邀请自己去教授中国画时,我看到了自己被认可,也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赵文青说,都市风情画是他旅美后对中国水墨画生根于西方的探索,以及用中国水墨画表现西方景物的实践。每到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他都想用水墨画的笔法去表现都市的魅力。因此,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美国风情画》的创作将会继续下去。
       据了解,至今他已创作有《美利坚组画》系列近百幅作品,还有《波士风情画》、《旧金山风情画》、《夏威夷风情画》、《宾州风情画》和《古风遗韵》、《新书法》等系列作品。
       多年来客居他乡的他说,每当想念家乡的时候他就会静下来画画、写字,或编写《古井侨网》,一方面让自己解乡愁,另一方面也可让同乡解乡愁!

Picture
广东 • 新会 • 古井侨网  /  ©2010-2023  /  www.us8cn.net   /  Email:v@555a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