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箩 炮 竹 的 追 忆

翻开历史总觉得有很多事情已经被淡忘,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事情却难以忘记,在我脑子总是过电影一样翻来覆去。我记得小时候在文楼双元里的一个晚上,看批斗吴朝佐大会,现场摆了两箩“炮竹”,是红卫兵抄家时清理出来的,当时“红卫兵”在追问他,留下来的两箩“炮竹”是不是等国民党回来放?当时的场景你不认罪就会不罢休,继续追问下去,要罚跪受不了。两箩“炮竹”为什么等国民党回来放呢?这里面引出一个真实的故事。
吴朝佐原在四中教数学,是早期共产党发展的地下工作人员, 他当时的上级领导人是中共古井地下党代表曾国棠,每次接受 任务都是曾国棠负责安排。那时共产党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一般联系是以单线方式,避免被国民党破获地下工作人员网络,造成更大损失。据古井镇离休干部,今年80岁高龄的吴炳才(原古井镇领导)介绍,他当年约15岁,在大敖读书时受教导主任邓强[解放后任新会八区(含古井沙堆)副书记]、班主任吴自平宣传革命真理的影响,参加了地下工作。他和邓仕元(解放后调到肇庆工作)一起分配到古井区任机要通讯员。地下工作人员落脚点是位于文楼福庆吴冷西家。在新会地下工作人员都属新高鹤游击队独立团新生连,当时吴仕恩、吴仕英受其兄冷西影响也投入了地下工作,所以选址这个可靠的革命家庭作为联络点。吴炳才是与邓强单钱联系,经常往返于大敖、古井、双水等地送情报,有时遇到敌人时就睡到田野上,等待机会再去送信。如遇到紧急情况怕信件落入敌人手里,为安全起见,将纸咬碎咽下去,吴炳才年龄这么小就为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吴炳才回忆说:“吴朝佐是我在古井开展地下工作时认识的, 由于吴朝佐经常到冷西家作客,所以两人就认识。后来,吴朝佐也向他们提供一些情报,配合中共古井地下党的工作”。吴炳才说:“有时候他们从大敖、双水等地送情报到古井,有时没有饭吃,都是吴朝佐在家接济他们,吴朝佐对中共的地下工作也作出好大的贡献”。
后来,吴朝佐等地下工作者经常在“馆仔”(现在康老之家后面吴日华住宅)秘密联络,吴仕英经常与吴朝佐等人来往密切,是当时的地下工作活跃分子。古井当时被列为白色区,地下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任务也投入那里,目的是做好迎接解放军到来的前期工作,解放古井。
1949年解放军部队到了江门,准备解放新会,吴自平、吴炳才接受任务,到江门迎接解放军(乘船回来),带路解放沙堆时,遇国民党保义师残余部队与解放军在梅阁打了一场巷战,解放军一位连长以及几位士兵牺牲。崔辉负责带往西面方向的部队,当时文楼来了几名解放军找到朝佐家,要朝佐带路去睦州侦察敌情,在途中遇敌军时其中二名解放军侦察员牺牲,其他人只好返回。
讲起两箩“炮竹”的追忆,原来是党代表曾国棠通知朝佐负责准备迎接解放军的“炮竹”,庆祝解放古井大军入城仪式。但是,事以愿违,原定农历9月9日搞迎接仪式,但国民党军为了逃跑,阻延解放军南下时间,竟炸了广州海珠桥。解放军初定入古井时间当时无法确定,因此,上级通知迎接解放军的计划被取消,解放古井仪式一直没有搞,朝佐放在家里的“炮竹”也用不上了。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抄家出了这个故事。后经査明事实,历史还他一个清白。
( 摘自 2011/7 第105期《文楼乡音》 吴维学 / 文 网上图片)
吴朝佐原在四中教数学,是早期共产党发展的地下工作人员, 他当时的上级领导人是中共古井地下党代表曾国棠,每次接受 任务都是曾国棠负责安排。那时共产党地下工作为了安全,一般联系是以单线方式,避免被国民党破获地下工作人员网络,造成更大损失。据古井镇离休干部,今年80岁高龄的吴炳才(原古井镇领导)介绍,他当年约15岁,在大敖读书时受教导主任邓强[解放后任新会八区(含古井沙堆)副书记]、班主任吴自平宣传革命真理的影响,参加了地下工作。他和邓仕元(解放后调到肇庆工作)一起分配到古井区任机要通讯员。地下工作人员落脚点是位于文楼福庆吴冷西家。在新会地下工作人员都属新高鹤游击队独立团新生连,当时吴仕恩、吴仕英受其兄冷西影响也投入了地下工作,所以选址这个可靠的革命家庭作为联络点。吴炳才是与邓强单钱联系,经常往返于大敖、古井、双水等地送情报,有时遇到敌人时就睡到田野上,等待机会再去送信。如遇到紧急情况怕信件落入敌人手里,为安全起见,将纸咬碎咽下去,吴炳才年龄这么小就为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吴炳才回忆说:“吴朝佐是我在古井开展地下工作时认识的, 由于吴朝佐经常到冷西家作客,所以两人就认识。后来,吴朝佐也向他们提供一些情报,配合中共古井地下党的工作”。吴炳才说:“有时候他们从大敖、双水等地送情报到古井,有时没有饭吃,都是吴朝佐在家接济他们,吴朝佐对中共的地下工作也作出好大的贡献”。
后来,吴朝佐等地下工作者经常在“馆仔”(现在康老之家后面吴日华住宅)秘密联络,吴仕英经常与吴朝佐等人来往密切,是当时的地下工作活跃分子。古井当时被列为白色区,地下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任务也投入那里,目的是做好迎接解放军到来的前期工作,解放古井。
1949年解放军部队到了江门,准备解放新会,吴自平、吴炳才接受任务,到江门迎接解放军(乘船回来),带路解放沙堆时,遇国民党保义师残余部队与解放军在梅阁打了一场巷战,解放军一位连长以及几位士兵牺牲。崔辉负责带往西面方向的部队,当时文楼来了几名解放军找到朝佐家,要朝佐带路去睦州侦察敌情,在途中遇敌军时其中二名解放军侦察员牺牲,其他人只好返回。
讲起两箩“炮竹”的追忆,原来是党代表曾国棠通知朝佐负责准备迎接解放军的“炮竹”,庆祝解放古井大军入城仪式。但是,事以愿违,原定农历9月9日搞迎接仪式,但国民党军为了逃跑,阻延解放军南下时间,竟炸了广州海珠桥。解放军初定入古井时间当时无法确定,因此,上级通知迎接解放军的计划被取消,解放古井仪式一直没有搞,朝佐放在家里的“炮竹”也用不上了。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抄家出了这个故事。后经査明事实,历史还他一个清白。
( 摘自 2011/7 第105期《文楼乡音》 吴维学 / 文 网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