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中国人崇尚勤奋节俭,说节俭是一种美德,更是生活的智慧,尤其在物质不富足的年代,有关节俭的警句格言谚语很多。总是鼓励人们要正视这个问题,说什么:「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勤能补拙,省能补贫。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成由勤俭破由奢,紧紧手,年年有」,「小富由俭,大富由天」,「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节约有时是低调淡定的表现,但太过份时也是一种病态,有的长辈家里并不缺钱却坚持过抠门生活,也常为了家庭、父母、子女、配偶等,忽略或牺牲了自己,以致走完了人生之路却发现竟然没能为自己做点什么。
年轻时努力赚钱,用心节俭说是为了养老,也想能留给子孙后代多多的钱,那时是用健康换金钱,老了却是要用金钱换健康,以前糟蹋身体,现在被身体糟蹋,过着常会为了家庭、父母、子女、配偶等等...忽略或牺牲了自己,以致走完了人生之路却发现竟然都在为别人儿活,独留遗憾给自己。因此有许多想通的长者,勉励自己要改变态度与活法,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人的一生不是光会赚钱,也要懂得如何花钱,尤其老了不要太省,该花的钱要花,该享受的要享受,该捐助的要捐助,免得到时候,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有一说法是身体是1,其他条件都是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最有感触的是: 把钱省下来,等待退休后再去享受的人,发现退休后,因为年纪大,身体差,行动不方便,那里也去不成,所以对于长者的建议是: 有钱不要省,有福不要等,有气不要忍,有病不要撑。转变陈旧观念,告别苦行僧,争当快乐鸟。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该玩的玩,尽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嫌浪费,别一直想着留钱给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人比较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这方面的不同,前者比较悲观,老是觉得剩下的日子随时可能病倒,应该留够医药费与保姆费,不要拖累子女,后者普遍觉得就是因为剩下的日子不多,临走时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不必太节省,真的钱不够用,还可以把房屋反抵押给银行,每月领钱慢慢用。但中国老太太不这样想,就是要多留钱给子女,最后孝顺的子女用存款中的一部份给中国老太太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可是她生前却没有享受过什么,算好命吗?
( 来源:《星岛日报》美西版 / 副刊 / 吴玲瑶 2012年04月8日 网上图片 )
节约有时是低调淡定的表现,但太过份时也是一种病态,有的长辈家里并不缺钱却坚持过抠门生活,也常为了家庭、父母、子女、配偶等,忽略或牺牲了自己,以致走完了人生之路却发现竟然没能为自己做点什么。
年轻时努力赚钱,用心节俭说是为了养老,也想能留给子孙后代多多的钱,那时是用健康换金钱,老了却是要用金钱换健康,以前糟蹋身体,现在被身体糟蹋,过着常会为了家庭、父母、子女、配偶等等...忽略或牺牲了自己,以致走完了人生之路却发现竟然都在为别人儿活,独留遗憾给自己。因此有许多想通的长者,勉励自己要改变态度与活法,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人的一生不是光会赚钱,也要懂得如何花钱,尤其老了不要太省,该花的钱要花,该享受的要享受,该捐助的要捐助,免得到时候,人在天堂钱在银行,有一说法是身体是1,其他条件都是0,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最有感触的是: 把钱省下来,等待退休后再去享受的人,发现退休后,因为年纪大,身体差,行动不方便,那里也去不成,所以对于长者的建议是: 有钱不要省,有福不要等,有气不要忍,有病不要撑。转变陈旧观念,告别苦行僧,争当快乐鸟。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该玩的玩,尽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嫌浪费,别一直想着留钱给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有人比较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这方面的不同,前者比较悲观,老是觉得剩下的日子随时可能病倒,应该留够医药费与保姆费,不要拖累子女,后者普遍觉得就是因为剩下的日子不多,临走时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不必太节省,真的钱不够用,还可以把房屋反抵押给银行,每月领钱慢慢用。但中国老太太不这样想,就是要多留钱给子女,最后孝顺的子女用存款中的一部份给中国老太太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可是她生前却没有享受过什么,算好命吗?
( 来源:《星岛日报》美西版 / 副刊 / 吴玲瑶 2012年04月8日 网上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