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道新唐人街

一条街的名字对于初来乍到的陌生人,只是一个名字;但渐渐熟悉之后,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了。就像布鲁克林的八大道。三年前的七月,我来美国上学后的第一个假期开始了,于是来纽约投奔住在布鲁克林区的表姊。表姊的朋友有家杂货店,需要帮手。「在八大道。」表姊对我说。
美国的街道简单明了,像是美国人一向务实的作风。街的名字简单好记就行了,无需赋予太多含义,也不需要有什么遐想。这点和我曾经待过的北京有天壤之别,且不论雍和宫、公主坟、王府井等地点的名字,就是从后海随便挑出一条小小的胡同,都有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个故事,谓之「胡同文化」。也无怪乎老美们到北京常常会找不着路了。
八大道,从表姊家的二十大道一条街一条街数过去,就是了。一开始对我而言,这就如同计算器上的随便一个数字一样,但是第一天到那里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从地铁门口一转出来,只见满大街都是唐人,店铺的招牌上都是中文,店里的商品写着中文标签,餐馆卖的是中餐,街道的风格也像极了国内,甚至那种忙碌紧张的气息都相似。如果不是偶尔发现一家老外的店,像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或是街道两旁排得满满当当的私家车,我还真以为回到了国内。于是在第一天,我知道了布鲁克林的八大道也叫做「唐人街」。
杂货店不大,大部分时间都我一个人看着。于是布鲁克林的七月份,我天天坐在铺口,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里的店铺大部分并不习惯早开门,除非一些面包店或是点心铺,一些老人家喜欢坐在店里,喝茶、聊天、吃点心,或是附近上班的工人或职员,买一杯奶茶和一个面包,当作早餐;或是因为早到了,拿着一杯咖啡蹲在店门口打发时光。
九点以后,哐当哐当开锁门的声音,去曼哈坦唐人街小巴旁卖票员的吆喝声,叽里呱啦的粤语和福州话才开始此起彼伏。这里的工作不分贵贱,因为什么都不如踏实赚钱来得实际。不管你是路边摆摊的,还是诊所的医生;不管你是搬运工人,还是餐馆的老板,只要是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赚来得,就不会有人瞧不起你。这里,饭店的老板也会亲自下厨,超市的老板也会亲自扫地;这里,大学生兼职做waiter的,比比皆是。
久了我发现,八大道其实还可以有一个别称为「福州街」。这里大部分的餐馆、超市、药店、美容店等等,都是福州人开的。每天在我看的店铺门口的一辆辆小巴,司机们满街飞扬的福州话,我一句都听不懂。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福州女人的能干,她们也会开小巴。她们手脚快嗓门大,头发一盘,油门一踩,转起方向盘来麻利痛快,碰到挡道的还眼睛一瞪,然后飞出一串叽里呱啦的福州话,虽然听不懂,但至少让人知道福州女人不好惹。当然,福州女人还有另外一种,她们走在街上穿得花枝招展,她们喜欢染发,喜欢穿露背装或短裙,喜欢穿黑色丝袜,那些清清凉凉的打扮也给七月份的布鲁克林八大道增加了几分风情。就如同街上很多年轻小伙子身上的刺青,张牙舞爪的,看得老一辈人一愣一愣的,但他们就是乐此不疲。福州女人还有第三种,就是随处可见的孕妇,华人眼中传宗接代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而在这里,对面的华人小学每天八点多开始,一个家长拉扯三、四个小孩上学的景象,倒是比较鲜明地感觉到这里是美国,自由生产嘛。
下午会有墨西哥人开着冰淇淋车经过,类似于小巴,不过车身是封闭的,上面是各种各样冰淇淋的照片和价钱,只有在有人买的时候,店员才打开一扇小窗探出头来。每到三、四点钟,远远地就可以听到一首清脆的、类似八音盒的曲子,不知道名字,却很熟悉。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既像是一种报时的信号,又像是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信号。偶尔也会换曲子,〈土耳其进行曲〉之类的,有次竟然听到猫王的经典名曲〈Love Me Tender〉,缓慢而柔软的音调就彷佛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到车上那些诱人的丝丝滑滑的冰淇淋。周末的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或是年轻人来这里做义工,宣传医疗保健或是爱护动物。有时会有摇滚乐队,轰隆隆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太阳的曝晒下,释放着他们的荷尔蒙,倒是很衬托七月的热情。
我至今喜爱并想念着那年七月的夏天,尽管那时我的留学生活才刚刚开始,尽管那时我对这个陌生的国度仍然一无所知。但对于那年六月刚完成成人礼的我来说,蠢蠢欲动的年纪正如盛夏的我来说,那个夏天,来到了纽约的布鲁克林八大道,看到了这别样的街景,开始了留学生涯的第一次打工的尝试,就已经是一场让人兴奋的冒险了。
(来源:世界新闻网)
美国的街道简单明了,像是美国人一向务实的作风。街的名字简单好记就行了,无需赋予太多含义,也不需要有什么遐想。这点和我曾经待过的北京有天壤之别,且不论雍和宫、公主坟、王府井等地点的名字,就是从后海随便挑出一条小小的胡同,都有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个故事,谓之「胡同文化」。也无怪乎老美们到北京常常会找不着路了。
八大道,从表姊家的二十大道一条街一条街数过去,就是了。一开始对我而言,这就如同计算器上的随便一个数字一样,但是第一天到那里的时候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从地铁门口一转出来,只见满大街都是唐人,店铺的招牌上都是中文,店里的商品写着中文标签,餐馆卖的是中餐,街道的风格也像极了国内,甚至那种忙碌紧张的气息都相似。如果不是偶尔发现一家老外的店,像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或是街道两旁排得满满当当的私家车,我还真以为回到了国内。于是在第一天,我知道了布鲁克林的八大道也叫做「唐人街」。
杂货店不大,大部分时间都我一个人看着。于是布鲁克林的七月份,我天天坐在铺口,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里的店铺大部分并不习惯早开门,除非一些面包店或是点心铺,一些老人家喜欢坐在店里,喝茶、聊天、吃点心,或是附近上班的工人或职员,买一杯奶茶和一个面包,当作早餐;或是因为早到了,拿着一杯咖啡蹲在店门口打发时光。
九点以后,哐当哐当开锁门的声音,去曼哈坦唐人街小巴旁卖票员的吆喝声,叽里呱啦的粤语和福州话才开始此起彼伏。这里的工作不分贵贱,因为什么都不如踏实赚钱来得实际。不管你是路边摆摊的,还是诊所的医生;不管你是搬运工人,还是餐馆的老板,只要是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赚来得,就不会有人瞧不起你。这里,饭店的老板也会亲自下厨,超市的老板也会亲自扫地;这里,大学生兼职做waiter的,比比皆是。
久了我发现,八大道其实还可以有一个别称为「福州街」。这里大部分的餐馆、超市、药店、美容店等等,都是福州人开的。每天在我看的店铺门口的一辆辆小巴,司机们满街飞扬的福州话,我一句都听不懂。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福州女人的能干,她们也会开小巴。她们手脚快嗓门大,头发一盘,油门一踩,转起方向盘来麻利痛快,碰到挡道的还眼睛一瞪,然后飞出一串叽里呱啦的福州话,虽然听不懂,但至少让人知道福州女人不好惹。当然,福州女人还有另外一种,她们走在街上穿得花枝招展,她们喜欢染发,喜欢穿露背装或短裙,喜欢穿黑色丝袜,那些清清凉凉的打扮也给七月份的布鲁克林八大道增加了几分风情。就如同街上很多年轻小伙子身上的刺青,张牙舞爪的,看得老一辈人一愣一愣的,但他们就是乐此不疲。福州女人还有第三种,就是随处可见的孕妇,华人眼中传宗接代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而在这里,对面的华人小学每天八点多开始,一个家长拉扯三、四个小孩上学的景象,倒是比较鲜明地感觉到这里是美国,自由生产嘛。
下午会有墨西哥人开着冰淇淋车经过,类似于小巴,不过车身是封闭的,上面是各种各样冰淇淋的照片和价钱,只有在有人买的时候,店员才打开一扇小窗探出头来。每到三、四点钟,远远地就可以听到一首清脆的、类似八音盒的曲子,不知道名字,却很熟悉。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既像是一种报时的信号,又像是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信号。偶尔也会换曲子,〈土耳其进行曲〉之类的,有次竟然听到猫王的经典名曲〈Love Me Tender〉,缓慢而柔软的音调就彷佛闭上眼睛,就可以想象到车上那些诱人的丝丝滑滑的冰淇淋。周末的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或是年轻人来这里做义工,宣传医疗保健或是爱护动物。有时会有摇滚乐队,轰隆隆地,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太阳的曝晒下,释放着他们的荷尔蒙,倒是很衬托七月的热情。
我至今喜爱并想念着那年七月的夏天,尽管那时我的留学生活才刚刚开始,尽管那时我对这个陌生的国度仍然一无所知。但对于那年六月刚完成成人礼的我来说,蠢蠢欲动的年纪正如盛夏的我来说,那个夏天,来到了纽约的布鲁克林八大道,看到了这别样的街景,开始了留学生涯的第一次打工的尝试,就已经是一场让人兴奋的冒险了。
(来源: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