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侨网
  • 首页
  • 侨讯2017-19
    • 侨讯2016-2012
    • 侨讯2011-2010
  • 乡音@ 2019
    • 乡音@ 2018
    • 乡音2017
    • 乡音2016
    • 乡音2015-14
    • 乡音2013
    • 乡音2012
    • 乡音2011-2010
    • 乡情
  • 相集2019
    • 相集 2018
    • 相集 2017
    • 相集 2016
    • 相集2015
    • 相集2014
    • 相集2013
    • 相集2012
    • 相集2011-2010
  • 摄影-风物篇
    • 摄影-人物篇
  • 视频-人文篇
    • 视频-人物篇
  • 文摘
  • 留言
  • 关于我们

古 井 教 育 新 动 向


投入1亿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古井镇近三年来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新建校舍和配套完善教育设施、设备一批,完成了“一中三小”的教育布局调整,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古井镇从2009年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学校的撤并和加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在2009年6月13日,投资9000多万元,占地170亩,工程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办工楼、宿舍、体育场室等基础设施的新会四中新校区首先破土动工,迈开了古井镇的创强之路。
       同年12月,新建官冲小学教学楼和岭东北小学综合大楼也相继动工兴建。其中,官冲小学新教学楼,楼高四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投资435万元。岭东北小学综合大楼,楼高三层,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投资220万元。
        2010年10月,官冲小学扩建改造工程率先完工,长乐分教点撤并到官冲小学。接住,今年3月底,新会四中新校区的建成,四中和其它四所初中撤并搬迁到新校区,完成了中学的布局调整。在4月初,其它的9所小学或分教点也相继撤并成两所小学,全镇完成了“一中三小”的教育布局调整。
       在做好学校布局调整的同时,还完善校舍和场室建设的,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全新更换和配套新会四中和三所小学的教学设施设备一批,新建运动场、篮球场和配套完善了各功能室,改造学校食堂等,总投入资金已超过1亿元,全镇的教学育人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管理

       古井镇完成教育资源整合后,有很多校舍是闲置出来。而这些校舍大多数是当地华侨、港澳同胞捐款兴建的教育公益项目。为此,古井镇政府特别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强对这些闲置校舍的管理。
       古井镇崇文倡教,源远流长。如:文楼学校就已经有107年的办学历史。办学初期,全镇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以祠堂为校舍。随后,一些热心的华侨开始捐资办学,如:座落在文楼学校内,文炳阁西面,楼高两层的教学楼,就是在1937年,由辛亥革命先贤吴泽理及其他三位华侨捐款兴建的,也是古井镇最早的一批华侨教室。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办学的热情更加高涨。文楼学校的冠忠楼,霞路学校的宝莲楼、君俊楼,四中的达善堂科学馆、教学楼以及各学校的课室、功能室、教学设备等等,大部分都是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兴建或购置的。正因为他们对古井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改造了不少的危房楼舍,使该镇中小学甩掉了祠堂学校的帽子,最终实现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目标。
       由于教育资源整合,除了教学设施设备随学校搬迁继续使用外,而原有校舍大部分被闲置。为有效管理好闲置的校舍,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和贯彻落实侨务政策,保护好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的合法权益和捐资办学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他们支持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古井镇政府特别下发《关于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和华侨港澳同胞捐赠教育公益项目的管理通知》文件,并成立了学校校产监督管理小组对校产进行监管。文件指出,校舍校产是国有资产,捐建的公益项目社会是共公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将校产、公益项目出售、拍卖或以其它方式进行转让,如需出售、出租的要征得捐赠人同意,报校产监督管理小组和镇政府审批。出售、出租的收入原则上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和其它公益事业。并要求,在新会四中或古井小学的校史室展示该镇的办学历史,肯定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办学的美德,以教育后人,使重教兴学之风代代相传。

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组验收

        4月25日至27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对古井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进行综合督导验收,对古井镇的“创强”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一致通过督导组验收。
       连日来,督导验收组一行9人在组长何维孜带领下,通过观看古井教育专题片、听取自评报告和推荐意见,召开了座谈会,专访了镇有关领导,并查看教育档案资料,考察了学校、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
文化设施、教育基地,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古井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
        据了解,古井镇为了创建省教育强镇,加大对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1999年前,全镇共有中小学29所,经过三轮布局调整,共撤销小学20所,初中5所,撤并力度之大,为新会各镇之最。从2008年确立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目标以来,古井镇就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对教育资源再次进行整合优化,新建新会四中新校区和扩建改建官冲小学和岭东北小学。完成了“一中三小”的学校布局调整,配套完善各校的场室和教学设施设备一批,投入资金之多,也为新会各镇之最。同时,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从2008年的4200多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9300多万元,增加了一倍多。新会四中高考成绩和上线率连续十多年居全区农村中学之首,连续15年获区高考成绩一等奖。
       通过三天来的评估,督导验收组认为,古井镇的“创强”工作,镇党委、政府重视,履行职责,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大,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群众满意。古井镇“创强”工作已达到标准要求,验收组将报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江门市副市长李崴、江门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天民、新会区副区长张莲友参加了督导验收活动和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希望古井镇要虚心听取督导验收组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而努力。同时,也希望各镇要借鉴古井镇“创强”的经验,加大学校的布局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迎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复评工作。

对乘车学生每年交通费补贴450元

       自从古井镇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后,很多学生上学的路程远了很多。为了方便学生上课,古井镇和新会汽车站协商,安排了公交专线车接送学生上学,并给予每位学生每年交通费补助450元。
       据了解,在四月份古井镇完成了学校的布局调整,全镇保留了一所中学和三所小学。中小学生人数是5402人,其中,中学生人数是2996人,小学生人数是2406多人。学校布局调整后,很多学生上学的路程比原来远了。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新会四中就特别增加了700多个宿位,给远地的学生住宿。而小学生就将近有900人上学的路程是比原来远了很多,有的离学校有6、7公里。为了解决这些学生上学的麻烦,保障学生上学和放学途中的安全。为此,古井镇委、镇政府与新会汽车总站协商,由车站派出车辆负责接送学生上学和放学,每位学生每年收费是900元。而为了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古井镇政府决定从四月份开始,将给予乘车的学生每年补助交通费50%,即是450元。今后,镇财政每年给予补助全镇学生的交通费将达40万元。

( 吴英健 / 供稿  2011/5/19 )
广东 • 新会 • 古井侨网  /  ©2010-2022  /  www.us8cn.net   /  Email:v@555a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