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北溢珍藏温病歌解
背景简介:
温病歌解是中医师吴北溢廾年行医经验之实践总结,于一九六三年自编而成巜以温病学为綱领之温病歌解》并以诗歌形式渗透 其中,深入浅出,令学者易学,易懂,易记忆;作为对溫病学中医理 论有兴趣学者之手册,全书共三十七页,又称为(溫病歌解)原稿一 直保存在其长子吴和乐处,因年长日久,但字迹可寻,今科技高明, 哥哥用手机将原稿一幅幅拍下传送给我,为弘揚父亲医术精华并予后人诵读,故制成此阅读文档。 2022年3月20日,吴桓乐 谨上。 吳北溢温病歌解手抄本 顺致敬意,从表微忱,敢当,时在己卯孟冬吴北溢自儀于濠江旅次。 温病歌解序: 为医而所谓上工者,能治末病也,余更言之曰,上工者医医也,盖普通医者,以己之学识经 验,每日治疗病症或十数人或数十人 而至百数十人, 不至其烦矣,而我国医学派别又多,虽各有其专長, 然因个处环境不同,总带偏倾,此偏倾处,即其劣点也,医者取其长而弃其劣则可,苟不去其劣,或只得其劣者,其医人非医人也,乃与杀人无别,徒烦劳而又解利人群,以医何用耶,是以道中人博医於学老於经验者,以其所见,著书立说,明指优劣得失,俾同业以及后学者,得循正法以救人,其医一生,犹等医万病人,此能活人万万之上工而敬维,又考我前贤所 著论温病书籍,其量颇多,彼等医人医医之苦心大志,实堪敬佩,然其中亦不无偏傾之处,后学者必应取其是而捨其否者,替替改良,代代更正,方克晋美之境, 时贤沈啸谷君,偏有温病全书,处方用药,颇见中肯, 无符此药,北溢学兄更易之为诗歌体栽,择其重要者而言之,尚添加按语,解释明白,可谓补沈君之未逮 也,此上上之举,可喜可敬 ,更望北溢兄继续努力,能将多俾益我医林,幸甚,庚辰重阳节台山李国伟谨 叙。 温病歌解题词:吳北溢友弟,编选温病歌解,辞明理达, 阐发前贤之不逮,足为医界之津梁,用赋七绝七律各 三首,以誌鸿爪。 险阻艰难寄涛海, 幸栽桃李遇美君。 蜚声久矣精医木, 循循虚心究病文。 书中文义尽精华, 七步成章豈谬誇。 温病新编如锦绣, 著成歌解更堪嘉。 温病南方患颇多, 延陵医士法无讹。 又鞠与君成鼎足, 各传家术起沉疴。 明吴又可著温疫论,清吴鞠通著温病條辨,今吴北溢著温病歌解。 卅年鸿爪印西东, 避乱濠江作寓公。 定远封候饶将略, 相如入市习傭工。 存心济世承先志, 有手回春室久穷。 漫笑我家无长福, 青袁丹灶又诗简。 黄农精义几研求, 国梓编携第一流。 用夏变美终感化, 扦中媚外栓潜修。 羡君有幸承家法, 愧我无才乏善谋。 救世术渐难救国, 暂从壸隐度春秋。 擅医温病信非证, 歌解偏成道不孤。 北带伤寒南尚小, 南方温热北难无。 前人著术分條辨, 今谩歌词胜画图。 我亦喜君罗万春, 绍成家法有双吴。 壶隐居士管季燿赋於豪江医馆还读轩 一九四0年春 绪言: 近世科学昌明,百工技艺,日新月异,不断推陈 出新,无有终极,医学一道,分门别类,尤为特甚, 而学者决不能拼弃旧学,忽视前人经验,而就简易途径,冀就一步登峰,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寖馈有素, 探其堂奥,得其真髄,方有精湛造诣而继续发扬光大之,医学中以持论各异,足以互相抗衡,有伤寒温病两科,伤寒学以仲景为依归,张机所著之伤寒论,温 病学叶天仕所著,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條辨,则以叶吴二氏为法,各有所長,互相指摘,聚众讼纷纭,在医 学上言之,其实两者不能偏废,虽同属于外感范围, 但性质有所不同,伤害之邪留恋外表,然后化热入里, 在演变中为热病,实病,多属三阳见症,为虚病,寒 病 ,多属三阴见症,而温病之邪,则传变最速,且多伏邪为病,有朝发而暮剧,出现全身俱热的见症, 故在今日临床上,温病较多为见,自刘河间(完素)以后,至叶天仕,吴鞠通期间,研究温病者,大不乏人,著书立说 ,堪为后学法式者,亦复下少。惟前 贤所遗论著,多是词句过于简括,有的含义难理解, 且方剂繁多,每为学者所畏,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 怀下,医学勃兴,取得辉煌成就,为了发扬祖国医学, 乃根前贤论著,集其大成,取其精华,加上业余廾余年之经验,补其不逮,以歌解形式编成十个书,名曰 (温病歌解)内分春温,风温,温病,暑温,伏暑, 湿温,秋燥,冬温八节。有歌诀有註解,读之容易领会,容易记忆,如能熟习,对诊断与处方,可无得误之虞,或有未尽善处,尚望高朋随时加以指导,俾便改进为幸。 吳北溢自识于古井玉洲卫生所,一九六三年十月十五 日。 温病歌解《目录》 第一节:春温症状,春温处方。伏邪之春温症状,伏邪 之春温处方。 第二节:风温症状,风温处方。伏邪之风温症状,伏邪 之风温处方。 第三节: 温病症状,温病处方。温病兼暑症状,温病 兼暑处方。 第四节:暑温症状,暑温处方 。 第五节:伏暑症状,伏暑处方。 第六节:湿温症状,湿温处方。 第七节:秋燥症状,秋燥处方。 第八节:冬温症状,冬温处方。 温病歌解 第一节: 春温症状 歌曰: 春温初起必头痛, 身热恶寒无汗中, 时见心烦兼口渴, 继而胸闷咳难松, 往来寒热形如疟, 黄腻舌苔尖边红, 或作鼻衄或热痱, 便溏或秘溺黄浓, 脉象举之弦或紧, 此为寒搏邪气汹, 脉象寻之滑或数, 此为內热势烘烘。 春温处方: 荆防达表汤(辛温发汗法) 荆芥三钱 防风三钱 苏叶三钱 白芷钱半 橘红钱半 杏仁三钱 神曲钱半 赤茯苓三钱 姜三片 葱头三个为妥当,但须频煎服,才有效验。 第二节: 风温症状 歌曰: 初起头痛身热中, 微恶风寒闷在胸。 自汗心烦兼口喝, 喉干鼻衄溺黄痰。鼻衄即鼻血 溺即尿 舌苔薄白尖边燥, 脉多浮缓不见洪。 或有浮弦滑数者,弦即紧 数即快 音读索 邪经深入又不同。 风温处方: 辛凉解表汤(辛凉澈热法) 萡荷三钱 蝉衣三钱 前胡三钱 香豉四钱 蒌皮三钱 牛蒡三钱 第三节: 温病症状 歌曰: 先夏至者为病温, 后夏至者病暑温。 初起恶寒疟亦有, 头痛身热肌如焚。 误发其汗寒自退, 大渴引饮神烦昏。 舌燥唇红兼咽痛 溺短便秘谵语频。谵语即语无伦次 或泄或痢而腹痛, 一经误治最伤人。 手足瘈瘲血吐下,瘈瘲即痉挛 神糊昏睡汗盁盁 脉形左手见浮数, 紧为寒束是其因。 脉形右手见洪盛, 洪为热迫最伤津。 浮洪关尺弦而细数,舌形园大嫩红,以黄莲阿胶汤(黄连,生地,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加半夏,梗 米,麦冬,茯神为主,盗汗加浮小麦,牡蛎之属,怔 忡加黄硃砂之属,挟痰加竹沥川贝之属,血亏加白薇归身龙齿之属,甚者加桂川连各五分,同研糊丸吞下, 神识不清者参用至宝之属,必可得随手而愈也。 第四节: 暑温症状 歌曰: 暑湿初起必微寒, 壮热心烦口自干。 便濇头晕兼咳嗽,便濇即大便不舒服 蒸蒸汗出睡难安。 往来寒热无时止, 变成单热汗出难。 或呕或痢胸下痞 ,胸下痞即胃不舒服 神糊谵语总无端。 脉象洪大为易治, 沉细弱小不等闭。 暑温处方:加味银翘汤(清暑发汗法) 银花三钱 连翘三钱 滑石六钱 黄连三钱 知毌三钱 厚扑钱半 萡荷三钱 竹叶三钱 玉金钱半 黄丝郁金 枳壳钱半 甘草钱半 歌曰: 加味银翘竹叶连, 知荷枳朴玉金牵。 再加滑石同甘草, 暑热心烦病自痊。 详解:大凡暑温初起,而有微寒壮热,午后尤甚,有汗 而热不解,无汗则热轻炽,身重而痛,肌肉烦痛,头 暈面赤,心烦口渴,舌苔当腻,边尖赤,脉数,为湿轻热重之表现,不宜此汤方。用银花连翘竹叶知母滑 石等,於清热之中兼有利湿功效,枳壳川扑玉金能疏 通停滞,消导湿浊,萡荷有轻清宣达作用,如口渴甚 加花粉,无汗加香茹,汗多加白芍,是其大概,其它加减法,尤侧重于临床灵活掌握病情而定。 二,加减藿香正气汤(袪湿发汗法) 藿香三钱 厚朴三钱 半夏三钱 赤苓五钱 佩兰三钱 苏梗三钱 白芷钱半 陈皮钱半 砂仁一钱 神曲三钱 歌日: 加减藿香朴砂仁, 苓芷苏兰曲夏陈。 暑热兼寒头痛甚, 肢节烦疼效若神。 註解:凡暑温初起有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透,午后热重头痛而重,身拘急烦痛,胸脘痞闷,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缥不静,如湿重热轻之表现,方用藿香白芷宣散表寒,半夏陈皮神曲健胃化痰,苡仁玉金赤苓, 和中利湿,如寒重身痛无汗,加香茹防风,有汗而热不退,加佩兰连翘,热重不恶寒去白芷藿香加黄芩银 花,心烦口渴加山梔子芦根,大便不利加枳实鸡内金, 腹満加枳壳,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亦因势利导之法也,宜注意及之。 三,大橘皮汤(温中利水法) 橘皮三钱 赤苓四钱 滑石六钱 尖槟钱半 木香钱半 桂枝一钱 蒼术三钱 猪苓四钱 泽泻四钱 |
歌曰:
大橘皮汤治湿困, 外寒解后此方珍。 桂枝滑石苓猪赤, 木香泻术槟榔亲。 若犹余暑未退者, 可去桂术免燥神。 加入青蒿翘栀子, 拔除邪燄正气存。 解说:大凡感暑后有湿热内攻脘腹胀满,小便不利, 大便不畅,或腿脚浮肿脉滞苔白,不宜此汤,惟必 见无表症始可用,慎勿误也,方用猪苓赤苓滑石泽泻, 通水道以通湿浊,橘皮蒼术加桂枝木香,宣中阳以行滞气,加尖槟以通其积滞,但须注意凡暑湿一症,每 有偏寒偏热偏湿之不同,医者须在临床上知共偏处, 则用药始有把握,无顾所失彼之虞。 四,胃苓汤(温大橘皮"大腹皮"中燥湿法) 蒼术三钱 厚朴三钱 苡仁五钱 猪苓三钱 半夏三钱 泽泻三钱 滑石六钱 歌曰: 胃苓汤用桂枝朴, 苡苓泻术赤猪苓。 半夏陈皮兼滑石, 中焦湿盛此方宁。 方中桂枝半夏厚朴蒼术温胃健脾,赤芩猪苓滑石泽泻 利尿泄浊,阵皮疏气而达温中燥湿之效。 五,仁香汤(温中化浊法) 蔻仁一钱 檀香钱半 藿香三钱 甘草一钱 歌曰: 仁香汤用蔻砂仁, 木藿檀丁香附陈。 再入竹茹与甘草, 湿温弥漫此方珍。 註解:举凡湿温夾秽浊,弥漫经络,胸滿胀闷,阻塞清 窍,而致呕吐等症,每年夏季,最是流行,俗称闷痧, 数小时足以毙命,如因经络受阻,气血停滞,当以外 刺(针炙)开关,然后用此方治之,无有不治者,方用二仁玉香,芬香辟秽,行气化浊,陈皮竹茹和胃调中降逆,甘草缓和,合为温中行气辟秽化浊之法。 六,加减酸枣仁汤(滋阴润燥法) 酸枣仁三钱 天冬三钱 麦冬三钱 知母三钱 归身三钱 生地六钱 玄参四钱 歌曰: 加减枣仁天麦冬, 玄参知母地归用。 同暑湿化燥快煎, 安神定悸有奇功。 註解:凡暑湿化燥,津液大伤,而见元气虚弱,神不安 舍,心悸难寐,怔忡等症,当如此汤,方中用酸枣仁宁心,当归养血,复以二冬生地知母玄参,增进阴液, 合为滋阴润燥之剂。 七,加味集灵煎(滋阴潜阳法) 人参一钱 天冬三钱 生地六钱 杞子三钱 牛膝三钱 麦冬三钱 熟地一两 仙灵脾三钱 白芍四钱 牡蛎六钱 石决明六钱 歌曰: 加味集灵生熟地, 决明牡蛎仙灵脾。 天冬麦冬与牛膝, 杞子人参白芍随。 註解:凡诸温后期,误治或失治,变为坏症,右脉浮大而虚,左脉细数而濡,心悸舌绛,气喘懒言,宜此汤治之,若四肢冷过时膝,自汗虚烦,额汗如珠,恐不 及救治矣,方用二冬二地白芍杞子仙灵脾等大剂重味厚之品,以填补阴液之亏损,使阴平阳秘,虚火自藏, 佐以决明牡蛎牛膝重坠镇逆,清热凉肝,滋阴潜降之 品,阳得所附,自不上扰,因左脉浮大而虚,有外脱 之象,加人参以扶中气,此为滋阴潜阳降纳浮火之剂, 若脉细如丝,四肢冷过时膝,额汗如珠,气喘不休, 两目直视,此亡阳症也,又须参阅回阳方法,以为救治。 第五节: 伏暑症状 歌曰: 初起头痛与身热, 虚汗恶寒闷在胸。 骨节烦疼兼口渇, 便溏或闭溺黄浓。 便溏即稀屎 寒轻热重邪深入, 须看目赤与唇红。 脉多弦紧兼滑滞, 弦滑细数病更凶。 舌苔滑膩重痰湿, 焦燥气虚津亏中。 伏暑处方: 一,加味银翘汤(歌解见前) 伏暑初起,而有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心胸烦闷等症。 二,新加白虎汤(歌解见前) 主治伏暑寒轻热重,头痛,骨痛,胸膈痞闷,舌燥口干,小便短赤,形神困 怠,是为暑邪深入之表现,须用此汤加牛蒡连翘以治之。 三,枳实导滞沕(下滞通便法) 枳实三钱 神曲三钱 黄芩三钱 赤苓五钱 泽泻三钱 大黄二钱 川莲钱半 厚朴三钱 歌曰: 枳实导滞用川连, 厚朴大黄泽泻全。 黄芩赤伏与神曲, 扫除湿热病能痊。 註解:凡暑湿伤于里,身热烦燥,胸脘痞闷,腹痛拒按, 大便秘或泻下不爽,舌赤苔厚腻,脉沉实,宜投此方, 本方用小承气直功肠中之積滞,以泄痞泄满,黄芩黄连清热消炎,神曲健胃消食,赤苓利湿,此为消积下滞,清热通便之剂。 四,清燥养营汤(滋阴润燥法) 生地六钱 知母四钱 花粉四钱 白芍四钱 当归三钱 甘草钱半 陈皮一钱 雪梨汁五钱 歌曰: 清燥养营花粉知, 梨归芍地草阵皮。 热邪未尽身烦燥, 治以甘凉确不移。 註解:此方纯是一派甘凉之药,稍加行气之品,凡病后 夜间犹见烦扰,此乃阴分之伏热未尽,不宜此汤,又误服攻下剂过重,大便通解后津液消亡,两目涩滞, 舌肉枯干,唇焦咽燥,饮水不解,脉弱而涩,亦视为 对症之药,方中重用地芍归甘,养营滋液,佐以知母花粉,生津润燥,陈皮行滞气,以防滋润太过,有碍胃气,并用梨汁性凉而润,清胃热而生津液,此为滋 营养液润燥清热之剂,如肺气虚寸脉弱,应加西洋参以补肺气,心烦加山梔麦冬,则奏效尤佳。 五,加味五叶芦根汤(养阴清热法) 藿香二钱 杷叶三钱 桑叶三钱 冬瓜仁五钱 佩兰三钱 竹叶三钱 芦根五钱 银花三钱 萡荷钱半 荷叶五钱 歌曰: 加味五叶芦根汤, 二荷兰竹桑柑香。 再入银花冬瓜子, 余邪蕴热快煎尝。 註解:大凡伏邪症至末期,阴分必伤,急宜投养阴之品, 如是余邪未尽,可於清燥养营汤(歌见前觧)内加青 蒿黄芩别甲地骨皮,以为扶正托邪,使由营分转出气分,再以此汤一派轻清之品,使轻清宣泄之,其病自解,为方中之银花芦根等,尤为湿温病末期之要药,不可不知也。 六,犀羚三汁饮(清凉荡热法) 犀角一钱 连翘三钱 白薇三钱 丹皮三钱 竹沥五钱 羚羊钱半 玉金钱半 (郁金) 天竺黄三钱 控证丹三钱 生姜计5滴 来复叶五钱 生藕汁五钱 歌曰: 犀羚三汁金丹皮, 竹沥竹竺翘白薇。 控涎来复藕姜汁, 暑热如狂速服之。 註解:凡是热之邪深入,必见头痛而晕,目赤唇红,面垢齿燥,身热肢冷,甚至痞厥躁狂,症候险凶,不宜此治之,先用鲜芦根二两,鲜茅根二两,灯芯三钱煎汤代水去渣煎药,冲入犀角羚羊角粉竹沥, 姜计来服汁藕汁等,一服后神志未能恢复者,可加入至宝丹或紫雪丹牛黄丸等治之,此方全是清热解毒豁痰镇痉荡邪热之品,尤为暑邪深陷,病况沉重急救之方。 第六节: 温病症状 歌曰: 湿温初起亦头痛, 无汗恶寒倦怠中。 午后热多心痞闷, 口中粘腻溺黄浓。 发热缠绵难即解, 沉沉嗜睡神志朦。 脉无一定症屡变, 临症更宜细思通。 舌苔白腻或黄腻, 最怕焦燥与尖红。 余邪蕴热快煎尝。 湿温处方: 一,荊防达表汤(歌解见前)主治湿温兼寒, 发热无汗者,宣加厚朴蒼术滑石藿香佩兰秦艽香豉等 而温化湿浊而宣其表之。 二,苓朮二陈煎 云苓五钱 干姜一钱 泽泻三钱 桂枝钱半 陈皮钱丰 白术三钱 神曲三钱 半夏三钱 滑石六钱 厚朴三钱 通草钱半 苡仁五钱 歌曰: 苓术二陈曲夏陈, 干姜泽泻桂枝勻。 更加苡朴滑通草, 化除湿热妙无倫。 註解:大凡湿热症,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由湿化热,弥漫胸腹阻塞气机,症候既如上术,方用桂枝 白术陈皮干姜以化湿浊,使从表解,復以滑石苡仁通草云苓,泽泻行水道以利尿,使湿从下而去,復以神曲半夏健其脾胃以祛湿,杜渐防微,则湿浊无能再为患也。 三,香砂二阵汤(温胃化痰法) 木香三钱 半夏三钱 云苓五钱 生姜三钱 砂仁钱半 陈皮钱半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谷芽三钱 神曲三钱 歌曰: 香砂二陈曲夏陈, 谷芽姜枣草苓亲。 化痰下气专除湿, 木香未投有热因。 註解:此方纯为和中开胃化痰理气而设,湿未化热者宜之,否则香砂夏陈等之香燥,不宜乱用。 |
第七节: 秋燥症状
歌曰: 凉燥初感亦头痛, 身热恶寒无汗中。 唇干咽燥痰稠白, 鼻鸣而塞似伤风。 胸烦气逆作干呕, 两胁半痛涌不通。 舌苔萡白或干燥, 脉多浮紧或弦洪。 秋燥处方: 一,香苏葱豉汤(理气发汗法) 香附三钱 苏汁钱半 青皮五分 陈皮五分 防风三钱 赤苓三钱 生姜三片 葱白三钱 香豉三钱 玉金二钱 烏药三钱 歌曰: 香苏葱豉玉金姜, 赤苓烏药防风襄。 青陈气药宜轻量, 新感秋凉此方长。 或去烏药与香附, 加入杏仁百部良。 詳解:若凉燥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两胁串痛,脉弦紧,苔白胸满气滞,不宜此汤,方用香附陈皮理气健胃,玉金活血开郁,烏药行气导浊,生姜开胃止呕, 赤苓除痰利水,更加葱白香豉之达表,防风苏叶之发汗,若寒重可加桂枝,热重可加黄芩银花,呕吐加半夏,肠痛加白芍,脘闷加桔梗枳壳,气虚退青皮玉金, 液亏加元参生地,此又临床上之所必知。 二,杏苏二陈汤(理气化痰法) 杏仁三钱 法夏二钱 茯苓三钱 生姜钱半 苏叶钱半 阵皮钱半 甘草一钱 大枣二枚 歌日: 杏苏二陈半夏陈, 茯苓甘草枣姜存。 痰多脘闷气难畅, 正本清源最可珍。 註解:凡秋燥初起,而有咳嗽痰多胸闷等症,可用此汤, 二陈汤为利气调中化痰除湿之妙剂,加杏仁以镇咳,苏叶以宣表,则其效倍彰。 三,五仁橘皮汤(润肠通便法) 杏仁三钱 松子仁三钱 郁李仁三钱 桃仁三钱 柏子仁三钱 橘皮三钱 歌曰: 五仁橘皮治虚结, 松柏杏桃郁李亲。 燥伤津液肠干涸, 不用硝黄可推陈。 註解:凡痰咳已减,便闭腹痛,正气虚弱,不可行大黄芒硝之攻下剂者 ,此方最为适宜。 四,加味桑丹泻白散(清热泻肺法) 桑叶三钱 丹皮三钱 竹茹三钱 甘草钱半 金橘饼三枚 桑皮三钱 川贝三钱 粳米五钱 地骨皮三钱 歌曰: 加味桑丹泻白散, 桑叶竹茹地骨皮。 粳米贝甘金橘饼, 咳痰胸热火多宜。 注解: 若燥已化热,而见喉痒干咳,胸膈剌痛,腹热如焚, 肛口热痛,甚或痰中带有血丝,脉弦而数,甚至颧红骨蒸,盗汗不寐,是为邪热入肺,治之不易,古云肝火灼肺,木火刑金,皆指此症而言,用桑叶地骨泄肝肺之邪,清血热之涌,丹皮化瘀,贝母清痰,复以竹茹桑皮疏肺络, 桔饼以养肝液,粳米以和胃气,生甘草以清热解毒,合为清肝补肺祛痰调中之剂,惟火郁生热,液凝为痰,因而肺气不降,上拥为喘咳,最为相宜,若外有恶寒发热之表症,病状虽有相似之点, 以脉紧苔白为断,未可轻服此剂,必见燥已化热无表 症然后可用也。 五,加味玉女煎(清热镇衡法) 石羔八钱 熟地五钱 白芍四钱 牛膝三钱 麦冬四钱 磁石四钱 知母三钱 牡蛎三钱 歌曰: 加味玉女麦门冬, 磁石知羔芍丹从。 再入地黄与牛膝, 呕渴汗多气逆通。 注解:凡邪垫深陷,大渴引饮,灼热自汗,气逆干呕, 甚则头脑充血,发为暈厥等症,方用石羔知母寒以清热,磁石牛膝重以镇逆,地黄麦冬以滋补津液,白芍牡蛎以调和肝胃,俾火逆于上者折而下之,阴虚于内者填而补之,则上述见症悉能平静,如见便燥溺涩, 须加芒硝滑石白蜜等,以清肠火润膠闭为要也。 六,余氏清燥救肺汤 桑叶三钱 麦冬三钱 洋参钱半 麻仁五钱 甘草钱半 杏仁三钱 石羔六钱 阿膠珠三钱 杷叶三钱 歌曰: 余氏清燥救肺沕, 麦冬桑叶火麻仁。 生草西参枇杷叶, 杏仁阿膠石羔存。 註解:肺为娇脏,不耐燥气,如凉燥初感,日久失治, 心见嗆咳频频,胸胁牽痛,咯痰不爽,或带血丝,咽喉干燥,心焦气逆,精神困倦,时有潮热,大便秘结, 不宜此方治之,方用石羔清热,桑叶疏肺络,洋参生津液,阿胶麦冬补充肺阴,杏仁麻仁润燥镇咳,杷叶降逆气,甘草清凉滋润,合为清燥增液养阴止咳之妙剂。 七,济川煎(增液通便法) 苁蓉五钱 升麻五分 泽泻三钱 枳壳钱半 牛膝三钱 归身三钱 歌曰: 济川煎用肉丛蓉, 泽泻升麻枳壳同。 加入当归与牛膝, 下焦燥结此方通。 註解:凡感受燥气,肠液干涸,下焦燥结,大便艰难, 此为对症之方。接愈根初云,秋燥一症,先伤肺津, 次伤阴液,古云,燥者润之,此定法也,惟有必辨其 凉燥湿燥,次辨其虚燥实燥,则用药方有把握,凉燥 宜用温润,以紫苑杏仁香鼓前胡桔梗苏叶防风川芎橘红等,开达气机为主,兼风者加葱白,辛润以解表, 咳嗽胸满者,加苏子百部,辛润以利肺,挾湿者如蔻 仁滑石,辛温渗淡以去湿,挾食滞者加莱复子郁李仁 枳实温通停滞以消导,痰多者加瓜蒌姜汁半夏竹茹竹沥辛滑流利以豁痰,如湿气闭结,大便不爽,或竞不 通,而腹痛者加砂仁郁李仁知母蒌皮等辛温降泄以通便,如病后血亏液涸,用当归丛蓉熟地杞子等,甘温滋润以补阴,温燥宜主,热甚者加花粉芦根银花菊花以泄热,热清气顺,自能生津,汗出而解,若咯痰不爽,甚至咯血,用竹沥藕汁茅根中白丹甘润咸降,以 活痰而止血,若咳血未止,用阿胶三七以滋润,若拥滞便或秘者.用海蛇孛荠白蜜,滋液润肠以通便,总之上燥则咳,宜余氏清燥救肺湯,中燥则消,宜人参白虎汤,下燥则结,宜五仁橘皮汤,及景岳济川煎之属, 筋燥则痉挛,宜阿胶鸡子黄汤及羚羊钩藤之属,至若阴阳厥以加味集灵煎为主药,阴虚火旺,以黄连阿胶汤为主药,此总论凉温虚实诸燥之大概也。 第八节: 冬温症状 歌曰: 冬温初起怯风寒, 身热头晕咳不安。 口渴心烦胸隔闷, 便秘溺赤咽喉干。 脉象浮浮或滑数, 苔白微干是一般。 冬温处方: 一,葱豉桔梗汤(歌解见前) 註解:主治冬温初起畏风怯寒,头痛身热无汗者,用此方加防风治之,如不 寒但热,心烦口渴,咽喉疼痛,咳嗽胸闷者,去葱白 香豉,加银花黄芩杏仁射干丹皮枳壳玉金等治之,效 验尢为显著。 二,连翘饮子汤(清热凉隔法) 连翘三钱 芒硝二钱 黄芩三钱 山梔三钱 大黄二钱 甘草钱半 萡荷钱半 竹叶三钱 歌曰: 连翘饮子用芒硝, 甘草大黄竹叶饶。 加入萡荷与梔子, 自然凉膈火全消。 註解:主治冬温血热上涌,心烦口渴,目赤头痛,胸闷 腹痛,便闭溺赤,应此治之,方用连翘萡荷轻宣于上, 山栀竹叶清导于下,黄芩性寒而散热,甘草性甘而和中,再加大黄芒硝以疏通结滞,驱邪外出,不再为患, 胸闷腹胀得以解除,是方顾名思义,又名凉隔散,见称佳方。 三,加减清肺汤(清热泻肺法) 洋参三钱 麦冬三钱 生地五钱 丹皮三钱 大黄二钱 芒硝二钱 川贝三钱 萡荷二钱 枳壳三钱 黄芩三钱 姜皮二钱 歌曰: 加减清肺功最奇, 芩麦参贝白芍随。 硝黄枳地硝荷叶, 加入姜皮与丹皮。 注解:温邪未解,肺火过旺,灼伤津液,上炎则咽喉肿痛,或兼龈痛腮肿,下移大肠,则便秘溺赤,故方中用药,既是养阴清热化痰之品,再加硝黄等之推荡, 使邪火有出路,而肺逆亦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此是斧底抽薪之法,理由很为明白。 四,加减葳蕤汤(滋阴发汗法) 註解:(歌解见前)凡冬温兼伏邪,初起头痛身热,咳 嗽口渴,有汗无汗,可用此治之,如见身热下痢者, 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若见伏暑者,身热有汗不解, 日轻夜重,头痛而晕,大便溏而不爽,可用白虎承气汤(歌解见前)加犀角青蒿黄芩丹皮治之,兼伏暑者干咳或咳血,胸闷气短用桑丹泻白散(歌解见前)若咽痛大便秘结,或滞下不爽,用连翘饮子加味(歌解见前) 五,葛根黄连黄芩汤(清热止痢法) 葛根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钱半 歌曰: 葛根黄芩黄连汤, 还要加入甘草煎。 此治阴阳邪热盛, 胁热下痢力能匡。 註解:凡冬温之邪深入,下犯胃肠,必致泄也,方中葛根升提,为止下痢之聖药,连芩能解热除湿,甘草和 中,故冬温身热有胁热下痢症状者,用此方每奏效非 常之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