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门 奇 石

在崖山北,距崖山祠约4公里,有数块巨石聚在一起,屹立于崖门水中,最高一块突出海面二三丈,称为“奇石”。相传宋军抗元时,曾用此石作缆趸,结大船千余艘,作“一”字阵,碇海中。后宋兵败,宋丞相陆秀夫背少帝昺投海殉国于奇石下。
南宋亡后,张弘范磨厓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12字于奇石上。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观奇石刻字,愤慨作诗曰: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1486年(明成化22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12字深恶痛疾,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9字。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无数,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议,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给汉奸张弘范以无情鞭鞑(此传不实,白沙先生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
1964年秋,田汉同志到访新会时写下“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书,直到1988年新会博物馆与古井文化站才将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
南宋亡后,张弘范磨厓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12字于奇石上。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观奇石刻字,愤慨作诗曰: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1486年(明成化22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12字深恶痛疾,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9字。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无数,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议,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给汉奸张弘范以无情鞭鞑(此传不实,白沙先生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
1964年秋,田汉同志到访新会时写下“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书,直到1988年新会博物馆与古井文化站才将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