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皇族村 体味兴亡痛
近日记者为寻访宋朝王族后裔来到了新会崖门。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新会崖门,一个王朝在这里终结,多少兴衰往事令人怆然涕下。我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参观了崖门古战场后,挥毫写下感慨诗作《七古·游崖山》。他在"江裕时代论坛"开山演讲中提出,要好好开 发这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附近一带的赵氏村庄,与宋朝皇室渊源颇深,可以建成"皇族村"。这一颇有见地的提议,触发了本刊编辑部灵感:
探访承载着 宋朝历史遗脉的皇族村--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之后,宋代皇室后裔生活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又是什么?
官冲无皇族赵姓后代 寻访皇族村,并不容易。我们一行首先来到离 崖门最近的官村,这里曾是流亡宋朝行宫所在地。 当我们来到这里时,却发现这里村民并不姓 赵。找来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后来从别处搬过来的,与宋朝皇室根本不沾边。倒是一位姓雷的村民说"教马坪"、"军场"、"旗杆山"等 几个地名与南宋行朝有些关系。后来在彼岸的黄冲采访时,才知这里虽不姓赵, 但与皇室也曾颇有渊源。
该村开山祖先是南宋度宗皇帝胡贵妃(因疑作乱出逃南 雄珠玑巷)与富商黄储万的后裔,从南雄走难来的,与黄冲开族祖先是亲兄弟。 就在古战场脚下,且又是行宫,官冲为何没有皇室赵姓后代血脉?据分析,原因 有二:其一,当年元军追杀赵氏后裔如此之急,作为行宫之地,这里当然不容赵氏生存。其二,清朝闭关锁国,坚壁清野,让海边的老百姓迁徙到会城一带。赵 氏后裔则因"清野"而躲藏、迁移别处了。
慈溪皇族渊源深厚
告别官冲,记者速赶赴据说与皇室渊源甚深的赵姓大村--古井镇慈溪村。 一路走来,只见远处山的青黛与近处田园的翠 绿交相辉映, 是那般清新爽。 慈溪是个很大的村子, 房屋密密麻麻的,以砖瓦结构老房子居多,这就使 得那些为数不多的外表装修很好的房子显得特别 醒目。老房子虽已斑驳陆离,但从那飞檐翘壁、雕 镂点缀之中依稀觉出点点皇风皇气。 村子里很静。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很平常。三三两两的男人围坐在一起,抽烟、倾 谈,女人则蹲在大门前洗着菜蔬,悠哉游哉,倒也十分闲适而惬意意。只是偶尔 从散落在池塘边、草丛"宋宗室亲臣"石刻柱子上嗅到了丝丝皇族气息。 在老村委赵成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族谱族史"活辞典"赵泽民老人的家。 赵泽民去菜园干活还没回来,热情的赵阿婆边打招呼,边絮叨着"家底":两 个儿子,各种了四、五亩地,现在又在进行果园开发,所以有些忙。赵泽民教过 书、做过生意,现在还闲不住,这时正拾掇自己的果园呢。 等待之中,记者好奇地在附近转悠,结果看到了一座废弃的祠堂,上书"宋室亲臣赵氏宗祠"。然而,门锁着,进不去。透过裂开的门缝,看到里面空空如也, 森森冷气透着阴郁,岁月尘封的沉沉感觉不禁袭上心头。 很快,赵泽民回来了。
87岁的老人家,谈起赵氏族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太宗是太祖的弟弟,也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有诗曰"太祖太宗及魏王,三派源出 同一宗"。宋室宗枝繁衍,普及全国。各地均有赵氏宗人。就广东来说,既有宋代分迁的官宦使节,也有在南宋南迁之际随帝室入广的。而新会以及台山、滘头的 赵氏开族祖均属太宗派。他们慈溪的开族祖是士斌公,宋太祖之后宋商王十五世 孙,入广之七世祖,生有三子。他自己是皇族32代子孙。
介绍完毕,老人家起身回到屋里,捧出3本发黄的族谱。这家传的珍宝可收 藏不易。文革期间,族谱属四旧类必须扫除,赵泽民实在不忍舍弃这记载国家兴 亡的宝书,就把它们用布包起来,埋在地下。1967年,他的几十斤古书连同 《康熙字典》都被搜去了,惟独这几本家谱保存了下来。这些年来,他除了有时 把家谱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独自翻一翻,平时就锁在箱子里,从不让人动。 记者与老人家一起小心翼翼地翻阅。族谱民国19年由宋商王29代传人、香港的赵锡年整理编辑。
族谱收有宋太祖、宋太宗、宋少帝、杨太后以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画像,而且全是彩色的。
一位"个中叙事,声泪沉痛、一唱三叹 "的清朝修谱者写道:"嗟乎,人生在世,贵于识时,尤贵识乱变将作之时。所以为趋避之计而明哲保身者,斯道得也"。
此等言论,虽不敢苟同,但也可以理解。 谈起作为皇室后裔,心态与常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赵泽民、赵成暖都声称,心态很平常,过的日子也与一般人家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希 望是子孙不要忘记老祖宗,不要忘记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
赵泽民告诉记者,为了让宋室历史遗脉能传承,崖山祠庙修好后,赵族每年 都要派代表去祭祖。霞路、三江、滘头等赵姓更是联合起来,一起到那里按规定 仪式进行隆重祭祀。小时候,他每年2月、8月也参加过这种大型朝会。听说崖门将大举开发,两位老人很兴奋。希望借此也能让他们这样的"皇族村"受益。族 谱、祭祀、期盼崖门开发的心愿,平常赵氏后代骨子里浓浓的皇家情愫由此可见 一斑。
霞路皇族史料传奇多
离开慈溪,记者来到霞路。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村子前面有几棵古树, 浓荫避日,非常粗,要几个人合抱才能把树干围拢,估计有树龄在700年以上。 在霞路的一所学校里,我们也见到一个祠堂,与慈溪的那所没什么大的差别, 只不过这里保存得要好些。 霞路不大,但却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我们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就通过 村人收藏的史料挖掘到她的种种传奇。
据史料记载,宋太宗十一世孙赵逊崖随端宗从福建入广东。崖门战败,逊崖亦赴海殉国。死前,他将其两子托孤于琼州太守林光山。林光山临危受命,只得 忍死助二子成长(二子伪名林大奴、林二奴)。元二十年(公元1291年), 林大奴与林光山之子林桂山聚众起义,不成,同时遇害(今睦洲之"衙前"即为起 兵建衙之地)。林光山见元军搜求赵氏甚急,于是匿居睦洲,亲率童仆耕种,渐次得良田200余顷。
明洪武初年,林二奴的子孙复回赵姓。1370年,二奴 之妻同两孙儿宗达、宗逞南迁,遂到霞路。霞路开族祖即为宗逞公。
霞路的后人华侨很多。仅在纽约一地,霞路的后代就不下5000人。这些 华侨最初的命运十分悲惨。刚开始,他们用大箩挑咸鱼、菜干、小米等作沿途口粮,乘着帆船漂洋过海。幸运者经数月到达彼岸,不幸者遇狂风怒涛,葬身鱼腹。
现在,霞路的华侨,也包括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十分关心,并不时提供必要 的资助。霞路各项建设蓬勃开展。 据了解,近年来,为使下一代不忘其本,海内外的一些霞路乡亲已开始着手 搜集整理霞路的一些传闻和史记。
新江有名的赵姓大村
记者来到又一赵姓大村--三江镇新江村。新江,比起慈溪、霞露,不仅大许 多,也热闹繁华许多。 这里的赵姓村民现有5000多人。据说三江全镇有姓赵 的有1.7万多人。而在海外、港澳的三江赵氏华侨、同胞也有近2万人。这样 一个赵姓大镇,吸引了不少湛江、肇庆、新兴、平南等省内赵氏后代和港澳赵姓 后裔来寻根问祖。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在思仁公园找到了知情人赵延杰老人。老人现年七十五 岁,读过5年私塾,儿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说起三江族史,自称皇室31代传 人的老人家,活脱脱一部"活史书"。他脉络清晰、有声有色地描述道,三江开族始祖是良韶公,宋商王十一世孙,入广之三世祖。良韶的祖父是朝散大夫,12 76年死后葬于双水;良韶的父亲是广州府大参军,1279年,崖山一战,他 欲投海自尽,家人劝他"以存宗祀",于是他忍辱活了下来,1281年下良韶。 后为躲避元军追杀,良韶逃到三江,隐姓埋名。有一个"劳皮赵骨"的典故(神牌外面是"劳"字,内面却是"赵"字), 说的就是这回事。 谈着谈着,激动而兴起的老人家提议到宋建安郡王祠旧址去 看一看。不是他带路,我们绝不会找到这个地方。从思仁公园步行一里多路,来到郡王祠旧址。门口有两个华表,上面 的狮子看上去很精美。屋里几乎没什么摆设,只有几张陈旧 的桌子。 关于建安郡王,《赵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当崖山败绩后,张世杰请郡王 出来主持社稷,郡王知时势不可为,改姓更名,隐匿山中,过继陈氏,陈氏以弱 质之妇,携孤子隐身避过,保全宗祀,开新会南方之巨族,后代子孙深蒙其泽。 离郡王祠不远的地方,是三江中学,三江中学后面有一片山林。赵延杰说, 那就是他们祖先当年避难的地方。当时避难的土墙还在。 显然老人家对这里十分熟悉,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堵土墙。虽经八百年的风吹 雨打,那堵泥土筑成的土墙却依然倔强地残存在那里。
对于这历史的见证墙,老人家十分在意,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三江中学的校领导,"一定不能让学生娃子把这 墙弄坏了"。他还对记者说,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老人家感触万千地说,国有国史,家有家史,县有县俗,乡有乡俗。只有爱 乡才能爱国,只有爱国才能爱乡。所有的遗物承载着国恨家仇沉沉的历史。正是 它们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爱家热忱。抗日时期,三江人民就表现出了前所 未有的爱国热忱,前后共有400多人牺牲。
问老人家有没有皇族后人的那种优越感,他说,几百年过去了,这个感觉早 就没有了,一点也没有了。作为一个平常老百姓,作为一个对乡土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相反,他感到一丝失落。
现实中有多少赵氏后裔记住了先王兴亡的经验教训?
所以他所希望的同样是--后人不要忘了国恨家仇的血泪痛史。 同行的三江中学教务主任赵锦耀无限感慨地说,宋代本聚集了大批文武人才, 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大家出在宋代,朱熹、文天祥、范仲淹皆是一代名儒武将。 但南宋昏君却近小人,挤忠臣,让外族入侵,而只剩下半壁江山仍不知亡国之忧, 夜夜笙歌,灯红酒绿,最终被外族逼得节节败退,把个大好山河弄得支离破碎, 而在新会崖门这一南中国海滨村镇上演20万官兵同归于海的悲壮之剧,这国破 家亡的惨痛历史后人应该牢记。
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三江中学,如何利用学 校这一阵地,开展南宋痛史教育?值得探究。
傍晚时分,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赵延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坐一坐。这是 一个收拾得挺不错的家:幽静的院子,满是绿意,开得正艳的红花,透着勃勃生 机。电视、洗衣机等也算齐全。大大的祭祀神台,把皇室后裔的那份虔诚表露无 遗。他的孙子在屋里看电视,是个毛头小伙子,穿着很时髦的衣服。他可顾不了爷爷的心思,直言自己对过去的历史很少放在心里,不感兴趣也不了解。
黄冲流亡皇眷曾扎营
就在将要交稿之时,记者又闻崖西黄冲村曾是流亡皇眷安营扎寨的地方,6 月5日记者一行旋即赶到该村。
这个有2300多人的村子,民风很朴实,民居虽也不时见有雕梁画栋之迹, 但并无多少皇家气派。倒是村子前有银洲湖,后靠古兜山,显得是那般山清水秀, 并透着股灵气。久居城里的记者,看的多是石屎森林,来到这里,竟仿佛走进了 世外桃源,说不出的惬意和舒适。
找到老支书黄社俭一了解,和官冲一样,这个有700年历史的村子,世代繁衍的虽并非皇室后裔,但也算得上是皇亲老表。
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 胡贵妃被当道奸臣贾似道诬说作乱,被度宗皇帝下诏出宫为尼。一天,广东南雄 珠玑巷富商黄储万运粮到了临安(今杭州)。坐船返回路上,见一女人哀求搭救, 储万偶生恻隐之心,便带回珠玑巷,并纳为妾。原来她就是胡贵妃。后因储万家奴告发,贾似道启奏朝廷,诬说珠玑巷百姓造反,命官兵将周围二十里人畜房舍尽行杀戮焚毁。黄氏举家逃往新会崖门一带定居。同门兄弟一支住官冲,一支住黄冲,一支住京背。
据传,南宋流亡崖门时,海东边古井官冲是官兵扎赛的营盘,海西边黄冲则是皇室宗亲安身的大本营。斯时,许多物质从这里运往官冲军营支持宋军。
清道 光《新会县志》曾记载:相传宋帝赵昺驻崖门时,黄冲附近的甜水坑所出甜水清澈如镜、味甘清香,所出的红腰米粒长而白,有一红腰,于是成了供御膳的专利品。现在甜水坑出的甜水萝卜就因可味特甜而格外受人垂青。至于红腰米60年 代就失传了。 既然曾是皇室落脚的地方,又与皇室沾亲带故,黄姓子孙自然十分在意一切与皇气沾边的东西,如自行组织修复的族谱,就不避忌讳,将胡贵妃尊为先人。
新会保护开发皇族村
"皇族村"所蕴藏的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传承的独特人文精神中,是 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加以利用。 江门市政协主席赵善祥作为从三江皇族村走出的赵氏后裔,认为崖门古战场 和附近的皇族村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加紧放尽快开发利用,这是很有价值和 意义的大事。
他告诉记者,80年代江门市和新会市有关部门就曾探讨崖门古战场作为历 史遗址如何开发的问题,当时还请省潜水勘探队和一些专家勘察过、考察过,由 于种种原因,最终搁浅,很有些可惜。现在应该具备这个条件。希望这件工作能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做成。 他建议,开发当中,大概念的皇族村可以选择认为有保留价值的景点、文物, 加以保存、利用,建设好周围环境。开发时,可以考虑建立崖门古战场历史陈列 馆和皇族村历史展览基地。 他还讲述道,赵氏后人,一直以来都有来往,友谊联络很紧密。
过去,三江赵氏、古井赵氏、台山浮石村赵氏每年都有联合祭祖活动,文革中中断,以后又 恢复。作为"龙的传人",三江特别喜欢舞龙,每年初二、初四、十五都是舞龙的 大喜日子,这时村里村外、远的近的赵氏子孙,都自动聚集,争相观看。 赵氏后人的族谱家谱情结也蛮深的。记得小时候,曾见不少人家中都有彩绘 本的族谱收藏,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拿出来翻翻。香港有个三江赵氏宗亲会,前 些年去看过,发现香港赵氏血统观念、宗情观念比内地还强,宗亲会年年都组织 各种联谊活动,赵氏积极参加并很活跃。
他认为,赵氏后人的这种祭祖情结、舞龙情结、族谱情结、联谊情结,其实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血统文化、人文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感情寄托, 也值得并应该好好研究。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在民间搜集有关资料、文物,包括文 字的、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趁着知情的老人还健在,历史线索还没断,赶紧 发掘。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迟疑不得。据传,珠海斗门已搞了一条"赵氏皇族村 "。
值得赵氏后人欣慰的是,目前,大举开发崖门旅游景区已摆上新会市委市政 府工作的重要议事工程。新会市委书记林崇中说,在开发崖门古战场时,应该充 分认识到开发皇族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两者要结合起来,综合开发。要加大力 度,加快步伐,做好开发皇族村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集思广益抓紧做好论证、规 划以及前期资料、文物收集等工作。 新会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抓紧各项前期工作。他们会广泛 听取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做好有关辐射开发皇族村的论证。
(编辑:赵勇) 作者:李玲玲 范雪燕 吕胜根 来源:江门日报
探访承载着 宋朝历史遗脉的皇族村--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之后,宋代皇室后裔生活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又是什么?
官冲无皇族赵姓后代 寻访皇族村,并不容易。我们一行首先来到离 崖门最近的官村,这里曾是流亡宋朝行宫所在地。 当我们来到这里时,却发现这里村民并不姓 赵。找来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后来从别处搬过来的,与宋朝皇室根本不沾边。倒是一位姓雷的村民说"教马坪"、"军场"、"旗杆山"等 几个地名与南宋行朝有些关系。后来在彼岸的黄冲采访时,才知这里虽不姓赵, 但与皇室也曾颇有渊源。
该村开山祖先是南宋度宗皇帝胡贵妃(因疑作乱出逃南 雄珠玑巷)与富商黄储万的后裔,从南雄走难来的,与黄冲开族祖先是亲兄弟。 就在古战场脚下,且又是行宫,官冲为何没有皇室赵姓后代血脉?据分析,原因 有二:其一,当年元军追杀赵氏后裔如此之急,作为行宫之地,这里当然不容赵氏生存。其二,清朝闭关锁国,坚壁清野,让海边的老百姓迁徙到会城一带。赵 氏后裔则因"清野"而躲藏、迁移别处了。
慈溪皇族渊源深厚
告别官冲,记者速赶赴据说与皇室渊源甚深的赵姓大村--古井镇慈溪村。 一路走来,只见远处山的青黛与近处田园的翠 绿交相辉映, 是那般清新爽。 慈溪是个很大的村子, 房屋密密麻麻的,以砖瓦结构老房子居多,这就使 得那些为数不多的外表装修很好的房子显得特别 醒目。老房子虽已斑驳陆离,但从那飞檐翘壁、雕 镂点缀之中依稀觉出点点皇风皇气。 村子里很静。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很平常。三三两两的男人围坐在一起,抽烟、倾 谈,女人则蹲在大门前洗着菜蔬,悠哉游哉,倒也十分闲适而惬意意。只是偶尔 从散落在池塘边、草丛"宋宗室亲臣"石刻柱子上嗅到了丝丝皇族气息。 在老村委赵成暖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族谱族史"活辞典"赵泽民老人的家。 赵泽民去菜园干活还没回来,热情的赵阿婆边打招呼,边絮叨着"家底":两 个儿子,各种了四、五亩地,现在又在进行果园开发,所以有些忙。赵泽民教过 书、做过生意,现在还闲不住,这时正拾掇自己的果园呢。 等待之中,记者好奇地在附近转悠,结果看到了一座废弃的祠堂,上书"宋室亲臣赵氏宗祠"。然而,门锁着,进不去。透过裂开的门缝,看到里面空空如也, 森森冷气透着阴郁,岁月尘封的沉沉感觉不禁袭上心头。 很快,赵泽民回来了。
87岁的老人家,谈起赵氏族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太宗是太祖的弟弟,也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有诗曰"太祖太宗及魏王,三派源出 同一宗"。宋室宗枝繁衍,普及全国。各地均有赵氏宗人。就广东来说,既有宋代分迁的官宦使节,也有在南宋南迁之际随帝室入广的。而新会以及台山、滘头的 赵氏开族祖均属太宗派。他们慈溪的开族祖是士斌公,宋太祖之后宋商王十五世 孙,入广之七世祖,生有三子。他自己是皇族32代子孙。
介绍完毕,老人家起身回到屋里,捧出3本发黄的族谱。这家传的珍宝可收 藏不易。文革期间,族谱属四旧类必须扫除,赵泽民实在不忍舍弃这记载国家兴 亡的宝书,就把它们用布包起来,埋在地下。1967年,他的几十斤古书连同 《康熙字典》都被搜去了,惟独这几本家谱保存了下来。这些年来,他除了有时 把家谱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独自翻一翻,平时就锁在箱子里,从不让人动。 记者与老人家一起小心翼翼地翻阅。族谱民国19年由宋商王29代传人、香港的赵锡年整理编辑。
族谱收有宋太祖、宋太宗、宋少帝、杨太后以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画像,而且全是彩色的。
一位"个中叙事,声泪沉痛、一唱三叹 "的清朝修谱者写道:"嗟乎,人生在世,贵于识时,尤贵识乱变将作之时。所以为趋避之计而明哲保身者,斯道得也"。
此等言论,虽不敢苟同,但也可以理解。 谈起作为皇室后裔,心态与常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赵泽民、赵成暖都声称,心态很平常,过的日子也与一般人家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希 望是子孙不要忘记老祖宗,不要忘记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
赵泽民告诉记者,为了让宋室历史遗脉能传承,崖山祠庙修好后,赵族每年 都要派代表去祭祖。霞路、三江、滘头等赵姓更是联合起来,一起到那里按规定 仪式进行隆重祭祀。小时候,他每年2月、8月也参加过这种大型朝会。听说崖门将大举开发,两位老人很兴奋。希望借此也能让他们这样的"皇族村"受益。族 谱、祭祀、期盼崖门开发的心愿,平常赵氏后代骨子里浓浓的皇家情愫由此可见 一斑。
霞路皇族史料传奇多
离开慈溪,记者来到霞路。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村子前面有几棵古树, 浓荫避日,非常粗,要几个人合抱才能把树干围拢,估计有树龄在700年以上。 在霞路的一所学校里,我们也见到一个祠堂,与慈溪的那所没什么大的差别, 只不过这里保存得要好些。 霞路不大,但却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我们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就通过 村人收藏的史料挖掘到她的种种传奇。
据史料记载,宋太宗十一世孙赵逊崖随端宗从福建入广东。崖门战败,逊崖亦赴海殉国。死前,他将其两子托孤于琼州太守林光山。林光山临危受命,只得 忍死助二子成长(二子伪名林大奴、林二奴)。元二十年(公元1291年), 林大奴与林光山之子林桂山聚众起义,不成,同时遇害(今睦洲之"衙前"即为起 兵建衙之地)。林光山见元军搜求赵氏甚急,于是匿居睦洲,亲率童仆耕种,渐次得良田200余顷。
明洪武初年,林二奴的子孙复回赵姓。1370年,二奴 之妻同两孙儿宗达、宗逞南迁,遂到霞路。霞路开族祖即为宗逞公。
霞路的后人华侨很多。仅在纽约一地,霞路的后代就不下5000人。这些 华侨最初的命运十分悲惨。刚开始,他们用大箩挑咸鱼、菜干、小米等作沿途口粮,乘着帆船漂洋过海。幸运者经数月到达彼岸,不幸者遇狂风怒涛,葬身鱼腹。
现在,霞路的华侨,也包括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十分关心,并不时提供必要 的资助。霞路各项建设蓬勃开展。 据了解,近年来,为使下一代不忘其本,海内外的一些霞路乡亲已开始着手 搜集整理霞路的一些传闻和史记。
新江有名的赵姓大村
记者来到又一赵姓大村--三江镇新江村。新江,比起慈溪、霞露,不仅大许 多,也热闹繁华许多。 这里的赵姓村民现有5000多人。据说三江全镇有姓赵 的有1.7万多人。而在海外、港澳的三江赵氏华侨、同胞也有近2万人。这样 一个赵姓大镇,吸引了不少湛江、肇庆、新兴、平南等省内赵氏后代和港澳赵姓 后裔来寻根问祖。
几经辗转,记者终于在思仁公园找到了知情人赵延杰老人。老人现年七十五 岁,读过5年私塾,儿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说起三江族史,自称皇室31代传 人的老人家,活脱脱一部"活史书"。他脉络清晰、有声有色地描述道,三江开族始祖是良韶公,宋商王十一世孙,入广之三世祖。良韶的祖父是朝散大夫,12 76年死后葬于双水;良韶的父亲是广州府大参军,1279年,崖山一战,他 欲投海自尽,家人劝他"以存宗祀",于是他忍辱活了下来,1281年下良韶。 后为躲避元军追杀,良韶逃到三江,隐姓埋名。有一个"劳皮赵骨"的典故(神牌外面是"劳"字,内面却是"赵"字), 说的就是这回事。 谈着谈着,激动而兴起的老人家提议到宋建安郡王祠旧址去 看一看。不是他带路,我们绝不会找到这个地方。从思仁公园步行一里多路,来到郡王祠旧址。门口有两个华表,上面 的狮子看上去很精美。屋里几乎没什么摆设,只有几张陈旧 的桌子。 关于建安郡王,《赵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当崖山败绩后,张世杰请郡王 出来主持社稷,郡王知时势不可为,改姓更名,隐匿山中,过继陈氏,陈氏以弱 质之妇,携孤子隐身避过,保全宗祀,开新会南方之巨族,后代子孙深蒙其泽。 离郡王祠不远的地方,是三江中学,三江中学后面有一片山林。赵延杰说, 那就是他们祖先当年避难的地方。当时避难的土墙还在。 显然老人家对这里十分熟悉,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堵土墙。虽经八百年的风吹 雨打,那堵泥土筑成的土墙却依然倔强地残存在那里。
对于这历史的见证墙,老人家十分在意,临走千叮咛万嘱咐三江中学的校领导,"一定不能让学生娃子把这 墙弄坏了"。他还对记者说,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老人家感触万千地说,国有国史,家有家史,县有县俗,乡有乡俗。只有爱 乡才能爱国,只有爱国才能爱乡。所有的遗物承载着国恨家仇沉沉的历史。正是 它们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爱家热忱。抗日时期,三江人民就表现出了前所 未有的爱国热忱,前后共有400多人牺牲。
问老人家有没有皇族后人的那种优越感,他说,几百年过去了,这个感觉早 就没有了,一点也没有了。作为一个平常老百姓,作为一个对乡土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相反,他感到一丝失落。
现实中有多少赵氏后裔记住了先王兴亡的经验教训?
所以他所希望的同样是--后人不要忘了国恨家仇的血泪痛史。 同行的三江中学教务主任赵锦耀无限感慨地说,宋代本聚集了大批文武人才, 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大家出在宋代,朱熹、文天祥、范仲淹皆是一代名儒武将。 但南宋昏君却近小人,挤忠臣,让外族入侵,而只剩下半壁江山仍不知亡国之忧, 夜夜笙歌,灯红酒绿,最终被外族逼得节节败退,把个大好山河弄得支离破碎, 而在新会崖门这一南中国海滨村镇上演20万官兵同归于海的悲壮之剧,这国破 家亡的惨痛历史后人应该牢记。
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三江中学,如何利用学 校这一阵地,开展南宋痛史教育?值得探究。
傍晚时分,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赵延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坐一坐。这是 一个收拾得挺不错的家:幽静的院子,满是绿意,开得正艳的红花,透着勃勃生 机。电视、洗衣机等也算齐全。大大的祭祀神台,把皇室后裔的那份虔诚表露无 遗。他的孙子在屋里看电视,是个毛头小伙子,穿着很时髦的衣服。他可顾不了爷爷的心思,直言自己对过去的历史很少放在心里,不感兴趣也不了解。
黄冲流亡皇眷曾扎营
就在将要交稿之时,记者又闻崖西黄冲村曾是流亡皇眷安营扎寨的地方,6 月5日记者一行旋即赶到该村。
这个有2300多人的村子,民风很朴实,民居虽也不时见有雕梁画栋之迹, 但并无多少皇家气派。倒是村子前有银洲湖,后靠古兜山,显得是那般山清水秀, 并透着股灵气。久居城里的记者,看的多是石屎森林,来到这里,竟仿佛走进了 世外桃源,说不出的惬意和舒适。
找到老支书黄社俭一了解,和官冲一样,这个有700年历史的村子,世代繁衍的虽并非皇室后裔,但也算得上是皇亲老表。
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 胡贵妃被当道奸臣贾似道诬说作乱,被度宗皇帝下诏出宫为尼。一天,广东南雄 珠玑巷富商黄储万运粮到了临安(今杭州)。坐船返回路上,见一女人哀求搭救, 储万偶生恻隐之心,便带回珠玑巷,并纳为妾。原来她就是胡贵妃。后因储万家奴告发,贾似道启奏朝廷,诬说珠玑巷百姓造反,命官兵将周围二十里人畜房舍尽行杀戮焚毁。黄氏举家逃往新会崖门一带定居。同门兄弟一支住官冲,一支住黄冲,一支住京背。
据传,南宋流亡崖门时,海东边古井官冲是官兵扎赛的营盘,海西边黄冲则是皇室宗亲安身的大本营。斯时,许多物质从这里运往官冲军营支持宋军。
清道 光《新会县志》曾记载:相传宋帝赵昺驻崖门时,黄冲附近的甜水坑所出甜水清澈如镜、味甘清香,所出的红腰米粒长而白,有一红腰,于是成了供御膳的专利品。现在甜水坑出的甜水萝卜就因可味特甜而格外受人垂青。至于红腰米60年 代就失传了。 既然曾是皇室落脚的地方,又与皇室沾亲带故,黄姓子孙自然十分在意一切与皇气沾边的东西,如自行组织修复的族谱,就不避忌讳,将胡贵妃尊为先人。
新会保护开发皇族村
"皇族村"所蕴藏的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传承的独特人文精神中,是 不可多得的资源,可以加以利用。 江门市政协主席赵善祥作为从三江皇族村走出的赵氏后裔,认为崖门古战场 和附近的皇族村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加紧放尽快开发利用,这是很有价值和 意义的大事。
他告诉记者,80年代江门市和新会市有关部门就曾探讨崖门古战场作为历 史遗址如何开发的问题,当时还请省潜水勘探队和一些专家勘察过、考察过,由 于种种原因,最终搁浅,很有些可惜。现在应该具备这个条件。希望这件工作能 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做成。 他建议,开发当中,大概念的皇族村可以选择认为有保留价值的景点、文物, 加以保存、利用,建设好周围环境。开发时,可以考虑建立崖门古战场历史陈列 馆和皇族村历史展览基地。 他还讲述道,赵氏后人,一直以来都有来往,友谊联络很紧密。
过去,三江赵氏、古井赵氏、台山浮石村赵氏每年都有联合祭祖活动,文革中中断,以后又 恢复。作为"龙的传人",三江特别喜欢舞龙,每年初二、初四、十五都是舞龙的 大喜日子,这时村里村外、远的近的赵氏子孙,都自动聚集,争相观看。 赵氏后人的族谱家谱情结也蛮深的。记得小时候,曾见不少人家中都有彩绘 本的族谱收藏,大人们总是不厌其烦拿出来翻翻。香港有个三江赵氏宗亲会,前 些年去看过,发现香港赵氏血统观念、宗情观念比内地还强,宗亲会年年都组织 各种联谊活动,赵氏积极参加并很活跃。
他认为,赵氏后人的这种祭祖情结、舞龙情结、族谱情结、联谊情结,其实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血统文化、人文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感情寄托, 也值得并应该好好研究。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在民间搜集有关资料、文物,包括文 字的、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趁着知情的老人还健在,历史线索还没断,赶紧 发掘。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迟疑不得。据传,珠海斗门已搞了一条"赵氏皇族村 "。
值得赵氏后人欣慰的是,目前,大举开发崖门旅游景区已摆上新会市委市政 府工作的重要议事工程。新会市委书记林崇中说,在开发崖门古战场时,应该充 分认识到开发皇族村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两者要结合起来,综合开发。要加大力 度,加快步伐,做好开发皇族村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集思广益抓紧做好论证、规 划以及前期资料、文物收集等工作。 新会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正抓紧各项前期工作。他们会广泛 听取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做好有关辐射开发皇族村的论证。
(编辑:赵勇) 作者:李玲玲 范雪燕 吕胜根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