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侨网
  • 首页
  • 侨讯2017-19
    • 侨讯2016-2012
    • 侨讯2011-2010
  • 乡音@ 2019
    • 乡音@ 2018
    • 乡音2017
    • 乡音2016
    • 乡音2015-14
    • 乡音2013
    • 乡音2012
    • 乡音2011-2010
    • 乡情
  • 相集2019
    • 相集 2018
    • 相集 2017
    • 相集 2016
    • 相集2015
    • 相集2014
    • 相集2013
    • 相集2012
    • 相集2011-2010
  • 摄影-风物篇
    • 摄影-人物篇
  • 视频-人文篇
    • 视频-人物篇
  • 文摘
  • 留言
  • 关于我们

慈 溪 文 昌 阁

Picture
       文昌阁矗立在慈溪村外的沃野上,仿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巨人,百多年来,面对碧波荡漾的银洲湖,时而吟唱,时而细说....一段段鲜为人知而饶有韵味的美丽动人故事。
       慈溪村有座鹅颈山,鹅颈山下是慈溪和长乐两村的千顷良田,100多年前,长乐村农田里的稻谷竟然颗粒无收,当地村民盛传乃鹅颈山的“鹅”作祟,把稻田里的稻谷吃光了。于是,长乐村村民便集资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李广庙。李广乃汉代名将,尤以箭法冠绝千古,意以李广将军的神威,发箭将“鹅” 射死。慈溪村民这时急了,为避免把鹅颈山的“鹅”射死,便在修建大祖祠后的第二年,也集资在鹅颈山和长乐村中间建起了文昌阁。说也奇怪,自此,长乐村农田的稻谷年年喜获丰收,两村均五谷丰登,同时慈溪村也文人辈出,于是,村民一致认为,文昌阁乃慈溪村的保护神。
       文昌阁建于清光绪丁亥年,塔高21米,基础是以大瓷罐灌满沙石,一层层砌叠,塔体均由青砖砌成六角,合六合之数,外观看有三层,内部却是五层,结构为丁构,墙身均七重砖,基础结实,塔体牢固。日寇侵华期间,日军曾拿文昌阁试炮,塔身仅留下脸盆大的弹痕,由此可见一斑。原塔顶有莲台一座,座上是一只大葫芦,外三层都是凤尾勾檐,显得雄伟而别致。
      文昌阁曾在60年前进行过一次维修,文革期间,因古井在马山建种子站,欲将塔拆除,用青砖建房舍,周围的围墙已被全部拆掉,后被牛牯岭部队发觉,称此乃军事性地标建筑,不允许拆除,才保存了下来。
       数十年来,风侵雨蚀,周遭百草丛生,显得十分凋零。十多年前,村民在塔内堆放稻草,不慎引起火灾,差点付诸一炬。另外,在1999年的一场雷击,塔顶的莲台及座上的葫芦均损毁,竖立的坤甸木全部击断。文昌阁从此便成了荒废的古建筑。
       从小对中国古代建筑饶有兴趣的赵毓庭先生看到此番情景,感到十分伤心和可惜,于是从1996年起,承包了文昌阁边不到两亩地的水塘,开始了他的护塔行动。1999年,他向当地政府说明了护塔想法,请求长时间承包塔边的10多亩荒地,他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此,赵毓庭先生四处收购古旧砖瓦等古建筑物料,单单用在修护文昌阁,美化塔周遭环境等方面,便化费了数十万。
       如今的文昌阁周围小桥流水,树木青葱,花香扑鼻,还修筑了长85米,高4米的仿古城墙和7米高的烽火台式牌楼,气势恢弘,初具昔日的风采。
       为使古塔更好地保存下来,赵毓庭先生说:“这些年来我虽然出了一点钱和一点力,但对于这样的古建筑,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我只是带个头,希望全体村民能集体行动,为保护古塔共同努力。”
      但愿赵毓庭先生的愿望能得到实现,也希望广大群众有同样的意识,共同维护好我们周围那些不可多得的古旧建筑。( 霞轩 2011 / 1 )

Picture
赵毓庭先生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广东 • 新会 • 古井侨网  /  ©2010-2023  /  www.us8cn.net   /  Email:v@555a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