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建庙祀念宋帝昺及杨太后的地方
新会古井慈溪周围村的村民过去经常取笑慈溪赵氏:“羞羞猫,姓超又认姓赵”。——这里却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
据《赵族简史》记载,宋亡后三年,林玄辅长子林桂芳和上国柱必樘公长子赵良钤(匿居名林大奴),在今睦洲衙前设衙招兵起义,失败后,元朝加紧灭杀宋室遗裔。当时,元兵在搜捕中,查问匿居在今慈溪山沟的宋室遗裔,他惊恐得口震震地回答元兵问话:“我,我姓超,姓超”。元兵听见不是姓赵,便把他放了。据资料记载:赵氏迁进古井地区最早是1279年,没战死的部分宋室遗裔,居今慈溪山沟。其他赵氏均在元亡后的明洪武年间(约于1368年间)迁入古井。赵士斌于1368年间从东乡迁入今慈溪;乔林赵氏约于1368年间由三江迁入;霞路赵氏约于1370年间由东乡迁入;田寮赵氏约于1661年间由霞路分支;龙田赵氏约于1820年间于鹤山迁入;五福赵氏约于1906年由霞路、田寮、霞路的华侨建立;鹅溪赵氏约于1368年间由三江迁入(以前沙堆属古井)。《古井地名录》记载:慈溪山沟曾有宋室遗裔匿居,曾建庙祀宋帝昺及杨太后的事实。74页:相传明洪武间年间(1368-1398年)李姓先祖从今崖西三村迁居此地。村址在祭祀宋帝昺及杨太后的庙宇前侧,名“祀佛”,“祀”与“慈”谐音,故易名“慈佛村”。此页还记载:相传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梁姓先祖从小岗衙前迁至野塘附近定居,初名“白沙村”。随后又迁到慈溪庙附近,取名“白石里”(即今慈溪高顶围村),最后又迁到现址,由当地一位名教师梁庆燮易村名“安山”,意如山一样,再也不搬迁。73页:相传宋亡后,宋室遗裔匿居此地山沟,设庙祀念帝昺及杨太后。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先祖赵仕斌从东乡(睦洲)迁此立村。“祀”与“慈”谐音,地处山坳,初称“慈佛坳”,后因与慈佛村同名,经常混淆,又因地处山溪旁,故改村名“慈溪”。三姓(梁,李,赵)村庄的先祖都确认,山沟原有宋室遗裔匿居并建庙祀念帝昺及杨太后。这些村庄都因与祀念庙有关而易村名,如“慈佛村”和“慈溪村”等。梁、李、赵三姓在今慈溪山沟立村,梁姓立村为先,在宋室遗裔匿居点祀念庙附近立“白石里”,比仕斌早30多年。梁姓根基已稳,按常理是不会搬迁的,但因有宋室遗裔匿居在先,今有赵仕斌来接班,梁姓才主动又搬迁到今安山村立村。
回想起五六十年代,上村里近山边(即大祖祠堂北面)由祠堂北面到慈溪农中一带的烂屋地,地脚、墙体都是用海泥、蠔壳砌墙,西边的白石里房屋是三合土夯实的黄泥屋墙。我还曾跟同村兄弟阿操和阿关到过“白沙村”烂屋墙和旧慈佛村烂屋墙的桁孔掏鸟巢捉“了哥”,看到的屋墙是三合土夯实的黄泥墙。由上述情况分析,海泥砌蠔壳墙的房屋应该是当时宋室遗裔居住过的。也充分证明慈溪是最早宋室遗裔匿居地和建祀庙的地方。
(文/慈溪赵文安 整理/霞轩)
据《赵族简史》记载,宋亡后三年,林玄辅长子林桂芳和上国柱必樘公长子赵良钤(匿居名林大奴),在今睦洲衙前设衙招兵起义,失败后,元朝加紧灭杀宋室遗裔。当时,元兵在搜捕中,查问匿居在今慈溪山沟的宋室遗裔,他惊恐得口震震地回答元兵问话:“我,我姓超,姓超”。元兵听见不是姓赵,便把他放了。据资料记载:赵氏迁进古井地区最早是1279年,没战死的部分宋室遗裔,居今慈溪山沟。其他赵氏均在元亡后的明洪武年间(约于1368年间)迁入古井。赵士斌于1368年间从东乡迁入今慈溪;乔林赵氏约于1368年间由三江迁入;霞路赵氏约于1370年间由东乡迁入;田寮赵氏约于1661年间由霞路分支;龙田赵氏约于1820年间于鹤山迁入;五福赵氏约于1906年由霞路、田寮、霞路的华侨建立;鹅溪赵氏约于1368年间由三江迁入(以前沙堆属古井)。《古井地名录》记载:慈溪山沟曾有宋室遗裔匿居,曾建庙祀宋帝昺及杨太后的事实。74页:相传明洪武间年间(1368-1398年)李姓先祖从今崖西三村迁居此地。村址在祭祀宋帝昺及杨太后的庙宇前侧,名“祀佛”,“祀”与“慈”谐音,故易名“慈佛村”。此页还记载:相传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梁姓先祖从小岗衙前迁至野塘附近定居,初名“白沙村”。随后又迁到慈溪庙附近,取名“白石里”(即今慈溪高顶围村),最后又迁到现址,由当地一位名教师梁庆燮易村名“安山”,意如山一样,再也不搬迁。73页:相传宋亡后,宋室遗裔匿居此地山沟,设庙祀念帝昺及杨太后。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先祖赵仕斌从东乡(睦洲)迁此立村。“祀”与“慈”谐音,地处山坳,初称“慈佛坳”,后因与慈佛村同名,经常混淆,又因地处山溪旁,故改村名“慈溪”。三姓(梁,李,赵)村庄的先祖都确认,山沟原有宋室遗裔匿居并建庙祀念帝昺及杨太后。这些村庄都因与祀念庙有关而易村名,如“慈佛村”和“慈溪村”等。梁、李、赵三姓在今慈溪山沟立村,梁姓立村为先,在宋室遗裔匿居点祀念庙附近立“白石里”,比仕斌早30多年。梁姓根基已稳,按常理是不会搬迁的,但因有宋室遗裔匿居在先,今有赵仕斌来接班,梁姓才主动又搬迁到今安山村立村。
回想起五六十年代,上村里近山边(即大祖祠堂北面)由祠堂北面到慈溪农中一带的烂屋地,地脚、墙体都是用海泥、蠔壳砌墙,西边的白石里房屋是三合土夯实的黄泥屋墙。我还曾跟同村兄弟阿操和阿关到过“白沙村”烂屋墙和旧慈佛村烂屋墙的桁孔掏鸟巢捉“了哥”,看到的屋墙是三合土夯实的黄泥墙。由上述情况分析,海泥砌蠔壳墙的房屋应该是当时宋室遗裔居住过的。也充分证明慈溪是最早宋室遗裔匿居地和建祀庙的地方。
(文/慈溪赵文安 整理/霞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