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朗黄氏大宗祠
在古井镇的洲朗村,有一座黄氏大宗祠,乡人皆知。据村里的老人说,黄氏大宗祠应该建于清朝末年,曾用作小学校舍,现已空置。在该村村委会主任等人的带领下,我们穿过正在维缮的宗祠前殿的棚架,进入到宗祠内看到,由于空置多时,里面略显荒凉,而且,仍放置了不少杂物。
资料显示,该宗祠坐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由中路及两厢建筑组合而成,宽31米,进深94米,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通高约10.8米。据说,黄氏祠堂在广东省有很多座,而被称为“黄氏大宗祠”的却不多,全省仅有四间。广州、中山、江门、新会各一间,而现存的就只有新会的这一间。可见,该祠堂在黄氏宗亲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华侨黄民作始到洲朗立村。黄氏宗亲分别由新会和台山迁至,各选出5个族正,共10个族正主持宗亲事宜。在宗祠的东面,建有两间书塾,“怡和书室”为新会宗亲所建,“正雅家塾”为台山宗亲所建。另外,该村的布局和建设也相当有规划,每5间屋就隔一条横街,整整齐齐,足可以和该镇五福里的民居相媲。
据有关专家考究,洲朗村的这座黄氏大宗祠,是一座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晚清祠堂。它坐南向北,东西宽31米,南北深94米,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由山门、二进(前殿)、三进(正殿)三部分组成,各有天井间隔,两侧厢房以青云巷相间。山门为三开间,门墙前有须弥式石台基。有方石檐柱,檐下有石小额枋,上有石雕站形驼峰,两端雀替为镂空卷草兽头纹石雕,柱头云纹形单拱承托檐檀,檀下雀替也镂有花草图案,枕墩则雕有人物。门墙后为抬梁式木构架,已改瓜柱承托各檀。屋通高10.8米,瓦脊以灰塑装饰。
前殿与山门相隔一庭院,东西两侧都有廊庑。前殿三开间,檐口挂有木雕花卉和卷草图案檐板。无后墙,前后为方石檐柱,金柱为圆木柱,檐柱金柱间为四架梁,前后金柱之间为三、五、七架梁,檩下以瓜柱相承。
正殿三开间,硬山顶,台梁式结构,方形石檐柱,金柱为圆形木柱,柱础为多层式花岗岩雕。主体建筑东西两侧有廊庑,间以青云巷。
黄氏大宗祠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宗祠主体建筑对面的一对石狮和旗杆石。石狮和旗杆石东、西各一对。连座通高3.57米,石狮高1.26米,两级石座高2.31米。狮为蹲狮,姿态端正,威猛孔武。
旗杆石连座通高为2.97米,石敕高1.6米,座高2.37米,内侧阴刻竖排老宋体“黄府”二字,外侧阴刻有数十字。最上的两个字为“钦点”二字,最下的一个字为“立”字,中间是七个黄氏官员的官职、科进士时间。
由此可见,这是洲朗村立村时,由该支派黄氏宗亲以有身份有地位的出仕为官者的名义而建,并立石为记,以标榜其宗族的地位,令周围其他村落、族姓不敢侵犯。
村里的老人说,黄氏大宗祠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用作学校,叫中和小学,1951年和孖洲小学合并后改为洲朗小学,并作为洲朗小学校舍一直使用至近年。文革期间,宗祠及石狮等作为“破四旧”之物,是要被拆废的,因当年乡人力保,仅将旗杆石的字用水泥涂盖了,方幸存至今。此前,该村老人协会已委人将旗杆石的水泥凿掉,使字体隐约可见。
黄氏大宗祠在我省较为少见,且规模比较大,建筑工艺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目前,当地村委会正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资,对黄氏大宗祠进行有限度的维缮。该村委会主任表示,他们目前的维缮工作只是对山门部分进行简单的修复,希望维缮工作能得到上级有关方面、特别是文化部门的支持,使之能恢复原貌。
来源:新会侨报社(黄沃鑫 赵学东)
资料显示,该宗祠坐东南向西北,三路三进,由中路及两厢建筑组合而成,宽31米,进深94米,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通高约10.8米。据说,黄氏祠堂在广东省有很多座,而被称为“黄氏大宗祠”的却不多,全省仅有四间。广州、中山、江门、新会各一间,而现存的就只有新会的这一间。可见,该祠堂在黄氏宗亲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华侨黄民作始到洲朗立村。黄氏宗亲分别由新会和台山迁至,各选出5个族正,共10个族正主持宗亲事宜。在宗祠的东面,建有两间书塾,“怡和书室”为新会宗亲所建,“正雅家塾”为台山宗亲所建。另外,该村的布局和建设也相当有规划,每5间屋就隔一条横街,整整齐齐,足可以和该镇五福里的民居相媲。
据有关专家考究,洲朗村的这座黄氏大宗祠,是一座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晚清祠堂。它坐南向北,东西宽31米,南北深94米,占地面积3513平方米,由山门、二进(前殿)、三进(正殿)三部分组成,各有天井间隔,两侧厢房以青云巷相间。山门为三开间,门墙前有须弥式石台基。有方石檐柱,檐下有石小额枋,上有石雕站形驼峰,两端雀替为镂空卷草兽头纹石雕,柱头云纹形单拱承托檐檀,檀下雀替也镂有花草图案,枕墩则雕有人物。门墙后为抬梁式木构架,已改瓜柱承托各檀。屋通高10.8米,瓦脊以灰塑装饰。
前殿与山门相隔一庭院,东西两侧都有廊庑。前殿三开间,檐口挂有木雕花卉和卷草图案檐板。无后墙,前后为方石檐柱,金柱为圆木柱,檐柱金柱间为四架梁,前后金柱之间为三、五、七架梁,檩下以瓜柱相承。
正殿三开间,硬山顶,台梁式结构,方形石檐柱,金柱为圆形木柱,柱础为多层式花岗岩雕。主体建筑东西两侧有廊庑,间以青云巷。
黄氏大宗祠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宗祠主体建筑对面的一对石狮和旗杆石。石狮和旗杆石东、西各一对。连座通高3.57米,石狮高1.26米,两级石座高2.31米。狮为蹲狮,姿态端正,威猛孔武。
旗杆石连座通高为2.97米,石敕高1.6米,座高2.37米,内侧阴刻竖排老宋体“黄府”二字,外侧阴刻有数十字。最上的两个字为“钦点”二字,最下的一个字为“立”字,中间是七个黄氏官员的官职、科进士时间。
由此可见,这是洲朗村立村时,由该支派黄氏宗亲以有身份有地位的出仕为官者的名义而建,并立石为记,以标榜其宗族的地位,令周围其他村落、族姓不敢侵犯。
村里的老人说,黄氏大宗祠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用作学校,叫中和小学,1951年和孖洲小学合并后改为洲朗小学,并作为洲朗小学校舍一直使用至近年。文革期间,宗祠及石狮等作为“破四旧”之物,是要被拆废的,因当年乡人力保,仅将旗杆石的字用水泥涂盖了,方幸存至今。此前,该村老人协会已委人将旗杆石的水泥凿掉,使字体隐约可见。
黄氏大宗祠在我省较为少见,且规模比较大,建筑工艺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目前,当地村委会正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资,对黄氏大宗祠进行有限度的维缮。该村委会主任表示,他们目前的维缮工作只是对山门部分进行简单的修复,希望维缮工作能得到上级有关方面、特别是文化部门的支持,使之能恢复原貌。
来源:新会侨报社(黄沃鑫 赵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