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 门 炮 台

崖门炮台在慈元庙南约5公里,紧扼崖门海口,形势非常险要,向为海防要地。崖门炮台是南宋最后一场血战坚守的阵地。明代在此设沙村巡检司。清道光年代派有千总一员,防兵160名在此镇守。
关于炮台的建筑,据“彭志”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设立沿海炮台。”当时的崖门炮台是在现炮台的北面,叫“旧炮台”(今已废)。1809年,清庭嫌旧炮台距海较远,于是迁至现址,称“新炮台”。据“林志”栽:“崖门新东炮台,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陈应聘由冈州局拨款重修,并添子炮台。”炮台为半圆形,砌石为基,环筑如城堞,炮位22个。炮台正面门额刻有“镇崖台”。
据传1840年间,林则徐曾加派官兵严守,配足22门大炮。1854年,这些大炮曾被农民起义军移作攻打县城之用。
现尚存有大炮3门,是1842年间佛山铸造的。1959年和1980年先后曾作过修茸,供游览参观。.
关于炮台的建筑,据“彭志”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设立沿海炮台。”当时的崖门炮台是在现炮台的北面,叫“旧炮台”(今已废)。1809年,清庭嫌旧炮台距海较远,于是迁至现址,称“新炮台”。据“林志”栽:“崖门新东炮台,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咸丰六年(1856年)知县陈应聘由冈州局拨款重修,并添子炮台。”炮台为半圆形,砌石为基,环筑如城堞,炮位22个。炮台正面门额刻有“镇崖台”。
据传1840年间,林则徐曾加派官兵严守,配足22门大炮。1854年,这些大炮曾被农民起义军移作攻打县城之用。
现尚存有大炮3门,是1842年间佛山铸造的。1959年和1980年先后曾作过修茸,供游览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