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赵应元林氏夫人墓碑刻字

【小序】:2009年5月22日广州《南方都市报》载《皇帝诏书墓首现江门》。据报导: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古井镇发现一个有两块碑上刻有诏书的明代进士、无锡知县赵应元夫人林氏的墓葬。墓葬坐东向西,用黄泥夯土砌筑而成,占地面积约109平方米。墓上镶有5块石碑,石碑上大部分碑文的字迹清晰可见。坟头正面的墓碑上刻有“天启七年,明勅封显妣林氏墓”字样。两侧还镶有4块石碑,其中两块石碑刻有万历皇帝诏书,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字样,另两块为朝廷重要大臣撰写的墓志铭……
此信息的公开报导,一时成为轰动效应,因其考古价值的不同寻常,不但惊动了国内考古学界,更引起我霞路族人的高度关注,霞路老人协会会长赵长就等率先组织族人展开对古墓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并把有关资料传送给各宗亲,以求引起重视,此举不亚于早年我族人赵耀东之首次发现深圳赤湾宋少帝皇陵。
此墓与我族息息相关的是,其墓主便是我霞路赵族之先人、明代进士赵应元的妻子林氏。赵应元其人在我族族群中确占有一显赫的历史地位,据我族族谱《子孙登科录》一章记载,赵应元是明万历“乙未科进士、工部主政、无锡县正堂”。核查淅江《无锡县志》,赵应元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至明万历三十年至少在无锡仼职六年!有资料记载,他仼职期间,对当地颇有建树:“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江北税监以无锡处交通孔道,遣使设卡于北郭,后知县赵应元奏于朝,撤罢税卡。”在我《霞路赵氏族谱》中,记录赵应元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名“必海”号“肖鹤”,妻林氏,父亲赵崇经,号“鹤田”。上述记载与林氏墓志中所提及的名号吻合,从而印证此墓之主人确是赵应元妻林氏无疑。此墓的发现,狭义上对于研究我族的古代历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广义上对国家文物考古、明代历史探索、古墓建筑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热情所致、好奇所致,我与北京宇就叔决定对这个古墓一探究竟,其最大兴趣的是那几块墓碑上的刻字,尝试作如下注释。此举一来兴致所在,二来作抛砖引玉,以我等极其粗畧之见解作一微薄之贡献,让三百年前的古墓奥秘公诸于世。
此信息的公开报导,一时成为轰动效应,因其考古价值的不同寻常,不但惊动了国内考古学界,更引起我霞路族人的高度关注,霞路老人协会会长赵长就等率先组织族人展开对古墓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并把有关资料传送给各宗亲,以求引起重视,此举不亚于早年我族人赵耀东之首次发现深圳赤湾宋少帝皇陵。
此墓与我族息息相关的是,其墓主便是我霞路赵族之先人、明代进士赵应元的妻子林氏。赵应元其人在我族族群中确占有一显赫的历史地位,据我族族谱《子孙登科录》一章记载,赵应元是明万历“乙未科进士、工部主政、无锡县正堂”。核查淅江《无锡县志》,赵应元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至明万历三十年至少在无锡仼职六年!有资料记载,他仼职期间,对当地颇有建树:“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江北税监以无锡处交通孔道,遣使设卡于北郭,后知县赵应元奏于朝,撤罢税卡。”在我《霞路赵氏族谱》中,记录赵应元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名“必海”号“肖鹤”,妻林氏,父亲赵崇经,号“鹤田”。上述记载与林氏墓志中所提及的名号吻合,从而印证此墓之主人确是赵应元妻林氏无疑。此墓的发现,狭义上对于研究我族的古代历史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广义上对国家文物考古、明代历史探索、古墓建筑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热情所致、好奇所致,我与北京宇就叔决定对这个古墓一探究竟,其最大兴趣的是那几块墓碑上的刻字,尝试作如下注释。此举一来兴致所在,二来作抛砖引玉,以我等极其粗畧之见解作一微薄之贡献,让三百年前的古墓奥秘公诸于世。
|
解读(二)赵应元林氏夫人墓碑刻字![]() 原碑文:
(篆题)奉天勑命 奉 天承運 皇帝勑曰:朕惟蘋蘩筐筥之什,詠於風人。盖嘉其敦内則而佐外脩也。朝廷褒表良吏,逮於中闺,豈非義乎?爾直隸常州府無锡縣知縣趙應元妻林氏,莊静無違, 柔嘉可則。謹滫瀡以佐餕,甘缟綦以襄廉,惟爾視夜之規,克助帶星之理。是用封爾為孺人,祗承恩於翟茀,無忘儆於燕私。 之寶 萬曆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注释】 奉 天承運 皇帝勑曰:朕惟蘋蘩1.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左传》曰:“蘩蕴藻之菜。”又古时用作待嫁女子受戒洗礼之祭品。《十三经注疏·采蘋》、《礼记·昏义》: “言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於大宗之室以俟迎者,其牲用鱼,芼之以蘋藻,即所设教成之祭也。”又“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蘋藻,所以成妇顺也。”“祭不以馀菜,独以蘋藻者,蘋之言宾,宾,服也,欲使妇人柔顺服从;藻之言澡,澡,浴也,欲使妇人自洁清,故云‘妇人之行尚柔顺,自洁清,故取名以为戒’。筐筥筐与筥的并称《诗·召南·采蘋》传:“方曰筐,圆曰筥。”“频蘩筐筥”出自《左传》:“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频蘩筐筥”一语在此引申为恪守妇道贞节)之什,《周礼·官正》。注:“五人为伍,二五为十。”作众多解。詠於風人诗人。盖因为嘉表彰、嘉奖其敦动词―遵循、恪守内則《内则》古之礼教法则,如媳妇须孝敬公婆及有关夫妇之礼仪等。而佐辅佐外丈夫脩修身积德也。朝廷褒表良吏,好的、优秀的官员。逮波及、牵连於中闺指女子居住的内室豈非反诘用词。难道不是。義道义乎?爾你直隸直接隶属于常州府無锡縣知縣趙應元妻林氏,莊静端庄文静無違,没有违背礼法。儒家的尧舜之道是孝悌。孝悌之道就是无違。《论语》中孝懿子问孝,子曰:“无違”。即“无違于礼”, 反之即有礼矣。柔嘉1. 顺治的干女儿封号“柔嘉公主”。2.指温和善良的人。 汉·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天降纯嘏,笃生柔嘉。”可則。可作准则。《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进退可度,周旋可则。” 謹恭敬滫瀡用植物淀粉拌和食物,使柔软滑爽。《礼记·内则》:“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 郑玄 注:“谓用调和饮食也…… 秦 人溲曰滫, 齐 人滑曰瀡也。” 以佐餕,餕,旣盡也,盡食其所餘也。劝父母再食,子妇始食。【礼·内则】“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餕,旣食恒餕,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羣子妇佐餕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餕。”甘乐意、甘心。缟綦“缟衣綦巾” 的缩写。缟,未经染色的绢,即素绢、白绢。綦,青黑色:綦巾。浅色服。指浅色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平常家中妇女的朴素装束。以襄提倡廉节俭,惟助词爾你視照顾夜视,同侍,如“视膳”,即侍奉长辈用膳。“视夜”,可理解为“侍奉夜读”。之規,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本义:规矩、约定。此引申为夜夜如是克克制、约束助助长。《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养成……带星疑为“戴星” ,即披星戴月。之理。纹理,即规律、习惯。是用因此封爾為孺人,明 清 为皇帝给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祗恭敬、诚心承接受恩恩典、恩惠於翟茀,用雉鸟羽毛挂在帘子或贵族妇女所乘车子上的装饰。引申为高贵的荣誉与地位。明·钱谦益《尚司少卿宝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服兹翟茀之荣,益念缟綦之素。”無忘不要忘记儆同“警”,警醒、告诫。《说文》:,戒也。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杀一儆百。於燕私。燕通宴。以宴待私谊,诗经中的:“备言燕私”。古代祭祀后的同族亲属私宴。《诗·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又作闲居休息解,泛指平日、平时。 【意译】 朕惟蘋蘩筐筥之什,朕认为凡是那些恪守婦道贞操的人,詠于风人。都值得诗人去歌颂。盖嘉其敦内则而佐外脩也。如此表彰她们,是因为她们不仅能遵循《内则》所倡导的礼仪法规,竭尽妇人之道、持家之职,而且还劝导和辅佐自己的丈夫去修身积德,建功立业。朝廷褒表良吏,逮於中闺,所以朝廷往往在嘉奖那些优秀官员的同时,也一并表彰他们的妻室,豈非義乎?难道这不是很恰当、很有意义的事情吗?爾直隸常州府无锡县知县趙應元妻林氏,你,常州府无锡县知县赵应元的妻子林氏,莊静無違,行为端荘文静,尽孝道而识礼仪,柔嘉可则, 性情温顺善良,真不愧为女中模范。謹滫瀡以佐餕,平日凡松软可口的食物,必定先让给公公婆婆吃,毕恭毕敬地侍奉和孝顺老人家;甘缟綦以襄廉,衣着朴素,节俭为荣;惟爾视夜之规,你晚晚如是,坚持陪伴在勤于夜读的丈夫身边;克助带星之理。你严以律己,坚持起早摸黑、勤俭持家。是用封爾为孺人,因此特册封你为孺人,祗承恩於翟茀,当你出行时享受着显贵的地位和名誉之际,必须知道并无限感激这是皇上特别赐给你的恩惠与殊荣,无忘儆於燕私. 就算是闲日里,即便仼何时候都要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忘其所以。 (敇封玺印) 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二十八日 解读(五)赵应元林氏夫人墓碑刻字![]() 【原碑文】
(篆题)明勑封安人趙母林氏墓志铭 今年春暮,中書趙君来自穗城,儼然過我,手其侄趙遇〔〕。〔〕〔〕遠貽至隆重也。問答知其為母、林年嫂墓中片石。余因憶肖鹤趙年兄飛舃梁溪時,每過九龍蒙〔〕情欸,倒屣投轄,醉心之極,至今猶有松風泉瀑之想,其間水渠之聲,神明之誦……問私心喜曰:婦之佐夫,如臣弼君,必有聞鷄解珮之淑媛,而后能相厥夫子,標德業勲名乎。按狀:年嫂姓林,隠君林兑(下加走船)洲之次女,李氏孺人所出,生而颖異,林兑(下加走船)洲公常曰:是必贵。一日,過訪鹤田趙公,得见肖鹤年兄,儀觀豐偉,燁若神人,盖冰玉清潔之相映也,委禽焉。年嫂自歸於趙,屏去一切珠翠纨绮,布裙椎髻,風操泊如,肖鹤年兄曰:“何自苦?”年嫂曰:“吾且以勤而倡群婢耳。”服事鹤田翁与阮太安人,所谓刺纫浆酒滫瀡之甚〔〕至厕喻洗灌,忘其瘁也。无何舅捐,賓客佐肖鹤年兄執丧 ,一禀於禮服門。丙夜篝燈火〔〕女红,襄肖鹤年兄讀坚决績學。萬歴辛卯舉于鄉,則年嫂從更之力焉!至乙未〔〕出仕錫山,迎養太安人宦邸,問安視膳,一日之養,三公不易。已,太安人離棄,年嫂泣曰:“死生旦夕耳,誰壽誰殤,唯是反哺未申,有愧禽鳥!今生巳矣,願以来世。”非孝性天賦何得此言?每訓諸子,朝夕必督,出入必戒,无作不典,无交非類,年嫂實母道而兼厳師教諸子矣。 ……林年嫂生於嘉靖丁巳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時,卒于萬歴甲寅年〔〕月七日,享年五十有八,今卜天啓七年八月二十日癸丑吉葬於潮居三图。 光禄大夫、上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注释】 (篆题)明勑封安人趙母林氏墓志铭 第1行:今年春暮暮春三月,中書文官名,趙君赵应元之弟赵应图来自穗广州城,儼然庄重认真、专程。過过访,探问。我,手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公羊传·莊公十三年》:“莊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 手执。其侄趙遇。指赵应元长子赵遇良。赵应元有五子:遇良、遂良、建良、进良、廸良。——《霞路赵氏族谱》〔〕〔〕〔〕遠,貽留给、赠予至十分隆重也。問答交谈中。 第2行:知其為母、林年嫂本碑文作者对林氏尊称,墓中片石指墓碑。余同我因憶肖鹤应元之号趙年兄“年”是指古时文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同年”,就是同科上榜的。 这种“同年”不是说年龄,只要是同科上榜的学子,就是同年,互称“年兄”。飛舃描述梁溪流经无锡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古称“梁清”溪,其源出于无锡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梁溪的得名有两种说法,《无锡志》(元·王仁辅)里记载有“古溪极狭,南北朝时梁大同(公元535—545年)重浚,故号梁溪,時每過九龍无锡惠山古称九龙山,景区内奇峰、怪石、飞瀑、深潭、幽洞,千姿百态,自然而和谐。蒙授受、得到〔〕情欸, 第3行:倒屣倒屣迎之。倒屣,倒穿着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客人来到,因急于出迎投轄指殷勤留客,醉心倾心之極,至今猶有松風泉瀑之想,其間水渠之聲,神明之誦…… 第4行:問私心“愿君莫问私心事 此意偏宜说向君” 心里话。喜曰:婦之佐辅助夫,如臣弼辅助君,必有聞鷄解珮同“佩”, 玉器佩饰,鸡叫了才脱衣服睡觉之淑善良;美好媛妇人,而后能相帮扶厥她的夫子,相夫子。——《论语·季氏》標成就德業 第5行:勲名功名乎。按狀:根据事实年嫂姓林,隠君老子,隐君子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林兑(下加走船)洲之次女,李氏孺人所出,生自幼而颖聪明異。特别,林兑(下加走船)洲公常曰:是 第6行:必是必,一定。贵。一日,過訪过门拜访鹤田赵应元之父名崇经,号鹤田趙公,得见肖鹤赵应元号肖鹤年兄,儀仪表觀豐偉,燁光彩鲜明的样子若神人,盖冰玉清潔冰清玉洁之相映也, 第7行:委禽焉。即纳彩。古婚礼:用雁下聘礼。 《左传·昭公元年》:“ 郑徐吾犯之妹美, 公孙楚聘之矣, 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 年嫂自歸嫁入於趙,屏去放弃一切珠翠纨绮豪华衣饰,布裙粗布围裙椎髻挽起头发,風操指人的志行品德泊如.,恬淡无欲。《汉书·扬雄传下》:“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肖鹤年兄曰:“何自苦?” 第8行:年嫂曰:“吾且以勤而倡示范群婢下人耳。”服事同侍鹤田翁家公与阮太安人家婆,所谓刺纫缝补浆酒滫瀡《礼记·内则》“滫瀡以滑之”即调制柔软爽口的食物, 此意指亲自下厨。之甚很、极。〔〕 第9行:至厕喻洗灌,忘其瘁艰辛劳累也。无何不久舅古代称丈夫的父亲:~姑(公婆)捐,捐世(弃世。人死的婉辞) 賓通“傧”,接引客人。客佐协助肖鹤年兄執丧 办理丧事,一禀於禮服丧服門。丙夜三更或半夜的时候篝燈火〔〕朱翼维作《橘中秘-序文》,““锐志下帷,思入微茫,篝灯丙夜……” 第10行:女红,女工,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襄助、这里作陪伴解肖鹤年兄讀坚决績學。治理学问。“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明胡应嶙《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政者。萬曆辛卯万历十九年舉于鄉乡试中举人,则年嫂從更之力一夜分五更,三更在半夜。指“年嫂”伴随夜读之意。焉!至乙未万历二十三年〔〕 第11行:出仕任职錫山,无锡县令,锡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是惠山东峰脉断处凸起的小峰。1.相传周秦时代盛产锡矿,所以叫锡山。2.汉朝初年锡竭,因此此地称作无锡。有古谚说“无锡锡山山无锡”。迎接養太安人家婆,应元之毌宦邸,官家府邸 。問安視膳,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后喜居 畅春园 ,上於冬季入宫之后,迟数日必往问安视膳,以尽子职。”一日之養,侍奉、照顾。三公古之高官不易。不可更改。此句出自《警世通言》“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 意思是说,就算给我高官厚禄,也不能放弃我毎日对父母的侍奉和照顾的意志。已未己、不久,太安人離棄去世,年嫂泣悲哭曰:“死 第12行:生旦夕耳,誰壽寿,久也。—《说文》誰殤,长命则寿,短命则殤唯是反哺反过来喂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父母年老时要知道赡养父母,尽孝道。出自《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未申,未能做到、表明。《宋书·鲁爽传》:“方当束骸北闕,待戮司寇,懦节未申,伏心边表。”有愧不如禽鳥!今生巳矣,願以来世。”非孝性孝顺的德性。。《南史·臧严传》:“严 字 彦威 ,幼有孝性……” 天賦天性。前蜀 贯休《尧铭》:“君既天赋,相亦天锡。”何得此 第13行:言?每訓教导諸众子,朝夕早晚必督,监察督导出入必戒警戒,无不可作不典没规矩、违章违法,无不可交结识非類不正当之徒,年嫂實母道而兼厳師教諸子矣。 (注:,14至20行因缺字太多,无法译出) 第21行:……林年嫂生於嘉靖丁巳年明世宗嘉靖六年,即西历1557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時,卒于萬曆甲寅年即明神宗历四十二年,西历1614年,〔〕月七日,享年五十有八,今卜天啓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丁卯,即西历1627年八月二十日癸丑吉葬於潮居三图。 明代设乡、都 (坊)、图、甲。清沿明制。康熙年间(1662- 1722年)全县分3坊、4乡、13都、123图。潮居都,辖 16图、106村,即今斗门县的西安、上横区,县属三江、古井、沙堆、睦洲、大鳌、小冈6个区,以及双水区的伍村、岭头一带。 “ 古井”逮属潮居三图。 —《新会古今行政区划一览表》 第26行:光禄大夫、上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意译】 今年春暮,今年三月,中书赵君来自穗城,赵应图(应元弟)先生从广州过来,俨然过我,并且专程来探访我。手其侄赵遇。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侄儿赵遇良,这是其兄赵应元的大公子。……远,贻至隆重也。从大老远地跑来,还特别给我带了那么多“手信”。问答,知其为母、林年嫂墓中片石。在交谈中,得知赵遇良是为他的母亲、林年嫂立墓碑事专程来访的。 余因忆肖鹤赵年兄伤感之余,令我想起与赵年兄在无锡时的一段愉快的往事。飞写梁溪时每过九龙赵年兄每每谈到那景色怡人的梁溪,兴叹不巳。每逢经过九龙山(湾),蒙〔〕情欸,倒屣投辖,醉心之极,得到……热情款待,令我十分感动!至今犹有松风泉瀑之想,其间水渠之声,神明之诵……至今还念念不忘那风吹松涛、山泉瀑布、清溪流水、庙宇诵经之声…… 妇之佐夫,如臣弼君,妻子扶助丈夫,一如臣子辅助君王。必有闻鸡解珮之淑媛,大凡家中必须先有克勤克俭而又年轻能干的妻子,而后能相〔〕夫子,标德业勲名乎。才有可能令到丈夫、子女成就德业功勋的。按状年嫂姓林,隐君林兑(下加走船)洲之次女,李氏孺人所出,据说年嫂姓林,是隐士林兑(下加走船)洲的二女儿,她是李氏孺人所生。生而颖异,林兑(下加走船)洲公常曰:是必贵。她自幼聪慧过人,林兑(下加走船)洲公时常在人前称赞她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大富大贵”。 一日,过访鹤田赵公,有一天,林兑(下加走船)洲公过门拜访赵鹤田老先生,得见肖鹤年兄,仪观丰伟,烨若神人,盖冰玉清洁之相映也,一眼见到肖鹤公子,只见他生得英俊萧洒、冰清玉洁、一表堂堂。委禽焉。后来两家便定下了这一门亲事。 年嫂自归于赵,……自从林年嫂嫁入赵门之后,摒去一切珠翠纨绮,布裙椎髻,风操泊如,舍弃侈华,生活俭朴。肖鹤年兄曰:“何自苦?”年嫂曰:“吾且以勤而倡群婢耳。”肖鹤年兄说:“何必自找苦吃呢?”林年嫂说:“我以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去影响倡导下人而巳。”服事鹤田翁与阮太安人,平日,林年嫂除了要殷勤侍奉家公家婆外,所谓刺纫浆酒滫瀡之甚,至厕喻洗灌,还要操持家务,缝缝补补、洗洗浴浴、并且亲自下厨,忘其瘁也。忘我地劳碌着。无何舅捐,宾客佐肖鹤年兄执丧 ,一禀於禮服門。过了不久,家公去世,林年嫂披麻戴孝,应付一众亲朋戚友,协助丈夫把丧事办得妥妥当当。丙夜篝灯,……女红,襄肖鹤年兄读坚决绩学。每天晚上,林年嫂一边对着灯光做针线活,一边陪伴着丈夫勤奋读书至深夜。万历辛卯举于乡,则年嫂从更之力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肖鹤兄投考乡试,得中举人,则年嫂从更之力焉!这里面无疑包含着林年嫂的一份功劳啊!至乙未〔〕出仕锡山,到了万历廿三年乙未(1595)赵应元出仼淅江府无锡县令,迎养太安人宦邸,夫妇俩特意把阮太安人接到仼上官邸来供养。问安视膳,一日之养,三公不易。平日里,林年嫂一如既往地对老人家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未已太安人离弃,过了一段日子,太安人她老人家也去世了,年嫂泣曰:林年嫂十分悲伤地哭着说:“死生旦夕耳,谁寿谁殤,唯是反哺未申,“生死由命,谁也料不到自己能活多久,总之人生在世,切莫忘记了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年纪老了,为人子女的都要尽其孝道,赡养老人家。雀鸟尚会反哺,如果为人子女连这一点也做不到,有愧禽鸟!真的连禽兽都不如啊!今生巳矣,愿以来世。”今生今世婆媳相处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唯愿来世再好好尽孝吧。”非孝性天赋何得此言?如果不是天生孝心,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语来呢? 每训诸子,朝夕必督,出入必戒,林年嫂平日教子有方,早晚训导督促,绝不放松。对孩子们约法三章:无作不典,无交非类凡属违法乱纪的事不许做,凡属不法之徒不许结交等,年嫂实母道而兼严师教诸子矣。可见林年嫂对子女不但尽到了慈母之道,还身兼严师之职呢。 林年嫂生于明嘉靖六年(1557)十二月十四日子时,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去世,享寿五十八岁,现择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日吉时迁葬立碑于新会古井这个地方。 证实赵应元曾任淅江无锡县令的资料 证实赵应元曾任淅江无锡县令的资料在以下资料中可查得赵应元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 仼无锡县令(正七品) ,至万历三十(1602)年由林宰接仼,推算赵应元至少在仼六年。另于此后部资料中查得其录入之任内政绩: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江北税监以无锡处交通孔道,遣使设卡于北郭,后知县赵应元奏于朝,撤罢税卡。
(崇正注: 本资料于网上查得) |
【资料】古代妇女封号
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赠通直郎以上至承议郎之妻。元命妇中无此封号。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赠官之母或祖母,则称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规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赠封祖母。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孺人,九品是孺人。
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的情形不多。
古代中国的官宦贵妇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
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定,用以封赠通直郎以上至承议郎之妻。元命妇中无此封号。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旗营正七品妻亦封孺人。如封赠官之母或祖母,则称太孺人。乾隆五十年(1785),规定八品官以下不得赠封祖母。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勅。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勅命”诰和勅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是夫人,二品也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是孺人,八品是孺人,九品是孺人。
要是因为子孙的功绩而封夫人的,要前面加太字。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的情形不多。
古代中国的官宦贵妇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
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令人——宋制,内命妇有奉恩令人等封号,为正六品。外命妇之号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
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则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奴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