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献文
孙中山与霞路乡人的渊源

孙中山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先行者、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是广东原香山县(后命名中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从地缘上来说,这翠亨村是我邻县不远处的一条小村,与我乡直线距离不外五、六十公里,现代车程只需半小时可达。
国人只知道孙中山的事迹在外边,其轰轰烈烈也在外边。从出洋留学到组织反清同盟;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到最终推翻满清皇朝,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率先在中国实行民主立宪,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被誉为国父。
殊不知伟人的革命思想萌芽是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尚在孩提时代,是个土生土长的革命家,翠亨村及其邻近周边是伟人的初期革活动场所。青少年的孙中山结识了邻近乡村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革命思想,共商义举。由于没有史料证实,我不敢断言伟人孙中山是否曾踏足过我乡,但孙中山早年的几位挚友赵士北、赵士觐、赵善铎都是我乡霞路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左臂右膀,成为毕生追随孙中山的忠实卫士、开国元勋。
国人只知道孙中山的事迹在外边,其轰轰烈烈也在外边。从出洋留学到组织反清同盟;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到最终推翻满清皇朝,结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率先在中国实行民主立宪,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被誉为国父。
殊不知伟人的革命思想萌芽是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尚在孩提时代,是个土生土长的革命家,翠亨村及其邻近周边是伟人的初期革活动场所。青少年的孙中山结识了邻近乡村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革命思想,共商义举。由于没有史料证实,我不敢断言伟人孙中山是否曾踏足过我乡,但孙中山早年的几位挚友赵士北、赵士觐、赵善铎都是我乡霞路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左臂右膀,成为毕生追随孙中山的忠实卫士、开国元勋。
Click here to edit.

赵士北
赵士北,字孔南,号于朔,(1871年-1944年)。我乡五福里人,1896年
赵士北经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参与反清活动,后成为孙中山的挚友,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2月16日全国十七省南京代表会召开,赵士北和国民党元老林森作为江西省代表参加会议。会上,赵士北被推为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举行就职典礼。临时议会议长赵士北向孙中山授玺。
赵士觐,又名公璧,自号“哀崖狂士”,广东新会古井霞路乡人。赵公壁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自少随父居美国纽约,以经商维持生活。青年时代,有爱国思想,常写民族主义有关的爱国文章,刊于报章。他倾向孙中山先生提倡的革命,酝酿成立团体。1909年(宣统元年)11月,孙中山由伦敦抵纽约,即与黄溪记夫妇、赵公壁等筹议组会。除夕,假座纽约勿街49号黄溪记店内,成立纽约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亲临主持开幕仪式。
中国同盟会美洲总部纽约支部成立后,赵公璧负责财务。从此,他积极筹款劝捐,支持孙中山历次起义活动,从而与孙中山书信来往频仍,友谊日见深厚。他认为像赵公壁这样的人,功成身退,不言利禄,才是革命营垒的真正的革命者。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即委任赵公璧为大元帅府军务处处长,以其赞襄军务。
1922年(民国十一年)1月11日,赵士觐被任为大本营军粮局局长。是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脱险后,在上海筹划讨袁,曾指示留在广东的赵士觐做好准备,“俟时机一到,则同时灭贼。”平定陈炯明之乱时,赵士觐一方面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市第五区分部秘书,于7月间又任大本营粮食管理处处长;至11月管理处撤销后,于1924年1月任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两广盐运使。
赵士北经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参与反清活动,后成为孙中山的挚友,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2月16日全国十七省南京代表会召开,赵士北和国民党元老林森作为江西省代表参加会议。会上,赵士北被推为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举行就职典礼。临时议会议长赵士北向孙中山授玺。
赵士觐,又名公璧,自号“哀崖狂士”,广东新会古井霞路乡人。赵公壁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自少随父居美国纽约,以经商维持生活。青年时代,有爱国思想,常写民族主义有关的爱国文章,刊于报章。他倾向孙中山先生提倡的革命,酝酿成立团体。1909年(宣统元年)11月,孙中山由伦敦抵纽约,即与黄溪记夫妇、赵公壁等筹议组会。除夕,假座纽约勿街49号黄溪记店内,成立纽约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亲临主持开幕仪式。
中国同盟会美洲总部纽约支部成立后,赵公璧负责财务。从此,他积极筹款劝捐,支持孙中山历次起义活动,从而与孙中山书信来往频仍,友谊日见深厚。他认为像赵公壁这样的人,功成身退,不言利禄,才是革命营垒的真正的革命者。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即委任赵公璧为大元帅府军务处处长,以其赞襄军务。
1922年(民国十一年)1月11日,赵士觐被任为大本营军粮局局长。是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脱险后,在上海筹划讨袁,曾指示留在广东的赵士觐做好准备,“俟时机一到,则同时灭贼。”平定陈炯明之乱时,赵士觐一方面任中国国民党广州市第五区分部秘书,于7月间又任大本营粮食管理处处长;至11月管理处撤销后,于1924年1月任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两广盐运使。
Click here to edit.

赵善铎
赵善铎,字耀荣(1883-1926),霞路上村人,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反清同盟,默默奔走于海外募捐,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因而名不经传,不如赵士北、赵公璧之显赫彪炳。赵善铎是我的祖父,他的传闻在乡中只有极个别人知道底细,其中知道得比较清楚的是东里赵立棠,他在生时偶然一次对我说述:“你阿公曾跟随孙中山同捞同煲呢。”只就一句话,我记得很牢,虽然那时我只是个少年,但课堂上的老师曾讲过孙中山,印象中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我阿公与此伟人扯上关系,模糊中有点沾沾自喜。后来从父辈中得知一二,伯父赵伯厚每次清明拜山时总是指着祖父的坟堆重复着同一句话:“他一生跟随孙中山。”而关于祖父与孙中山的关系,多是从老祖母口中获知的。祖母曾诉述:“为了那个孙文,你阿公算是扑心扑命了啊!” “ 别个出洋去金山, 赚了钱回来买田买地, 你阿公跟着孙文去出洋走难,不但无分文归家,每次返乡只顾往家里拿钱出去接济孙文,差不多连田产房舍也卖光了。”从祖母断断续续的口述中知道一个大概:祖父赵善铎(耀荣) 早年结识了孙中山,为了信仰不惜倾家荡产,为了逃避清政府的追捕曾一度与孙中山东躲西藏,甚至露宿山野,这情形大概如乡人所描述的“与孙中山同捞同煲” 。正因为这段亡命天涯,祖母说:“你阿公从此染上了一身风湿病。”后来,祖父奉孙中山之命辗转来往于美国、南洋一带进行募捐活动,支持国内反清斗争,最后返转日本,开了一间小小的西医馆,借以掩护革命党人的行迹。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祖父终因积劳成疾,风湿病严重发作,才发船由日本返抵广州,翌年,即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第二年(1926年),祖父病逝于广州,终年仅四十三岁。听伯父说,祖父逝世后,由当时的国民政府给我家拨了一笔抚裇金,并给去世的祖父授予一枚青天白日的勋章。就是这枚勋章,后来害得我几乎惹了祸!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知乡中文革从哪里来的资料,捅出了我祖父及我父亲是国民党官员,我自然成了国民党的“狗崽子”, 于是半夜派民兵把我从学校的宿舍里拖出来,押往乡大队部,硬是审了一整夜才放了我回家。伯父赵伯厚一向生性怕事,早就吓得一夜未睡,一夜哆嗦。见我返家,忙拿出一个包袱来解开,一枚十分刺眼的小碗口大的青天白日的勋章晃耀在我眼前,我吓傻了! 这东西露出去还有命吗? !烧了它吧, 烧不烂,拿来一把铁锤把它砸得稀巴烂,最后深深地埋在了阴暗的墙角下----连同一段祖父与孙中山的历史。
( 赵崇正 / 文 2011年元月20日写于广州 )
( 赵崇正 / 文 2011年元月20日写于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