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 狮 拜 年

回忆童年时代,每逢春节,南楼醒狮串街过巷,挨家逐户给乡亲拜年贺喜。瑞气临门,如意吉祥。
每年春节南楼醒狮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人担大旗、彩旗,有人托着关刀、锣夹叉、单头棍、斧头、剑戟等十八般武器,应有尽有过街串巷逐户拜年。所到之处,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接狮接福。醒狮起舞,大头佛手执大葵扇,挥扬舞动,恢谐情趣,引人大笑。人人喝彩,大饱眼福,气氛热闹。又到古井墟各商铺拜年,各商铺早已准备好,摆好各款各式的“青”。其中有板凳“青”、长凳“青”、高挂“青”、梅花“青”、狮子上楼台和七星伴月等等。传统的“攞青”办法先由狮子舞动,时而憨态可掬,时而气势如虹,舞动起来表现出喜怒惊乐,疑醉睡醒,见柱则咬,见木则拔,见水则戏等性格。狮步的走法有高窜、低伏、跳跃、伴舞。伴随雄壮的七星鼓点,七彩缤纷,光彩夺目,活灵活现,人人喝彩,人人拍掌。攞完“青”就表现武术,耍刀舞棍、打拳扎马,刀术、剑术、拳术。正所谓刀枪剑戟棍棒斧鞭铲钩等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统统舞动,虎虎生威,刚柔并济,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真是现场有人挥汗如雨,有人呐喊助威。看起来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是历史文化。围观舞狮的,有时有几百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给乡亲们一种舒适的享受、一种人生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赞尝不已,大饱眼福!
那个年代沙堆也有两三台醒狮从沙堆到古井墟同南楼醒狮一齐会狮共同起舞,非常热闹,威风凛凛,精神奕奕。
童年我吃过几晚“夜粥”,那时十岁左右,吃过晚饭就到接龙里南楼前地塘学“扎马”,当时师傅是明叔、九叔等。每晚学一两个钟头,师傅教扎马、出拳、踢脚等基本功夫。参加学武的有几十人是来自本乡各里,既有大人又有小孩,一学就两三年。我感到学武术还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既学到文明礼貌和良好纪律,开阔了眼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又学到很多社会知识,绝对听师傅的教导。学扎马不但练得一身好武术,强身健体,还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南楼醒狮武术历史悠久,既是家乡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家乡薀藏的文化财富。是乡中之美、郷中之秀。回忆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明天更美好。可惜南楼醒狮武术早已停止活动了。何日重现昔日风采?乡民们则拭目以待。
( 摘自 2011/ 10第106期《文楼乡音》 吴北顺 / 文, 霞轩 / 摄影)
每年春节南楼醒狮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人担大旗、彩旗,有人托着关刀、锣夹叉、单头棍、斧头、剑戟等十八般武器,应有尽有过街串巷逐户拜年。所到之处,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接狮接福。醒狮起舞,大头佛手执大葵扇,挥扬舞动,恢谐情趣,引人大笑。人人喝彩,大饱眼福,气氛热闹。又到古井墟各商铺拜年,各商铺早已准备好,摆好各款各式的“青”。其中有板凳“青”、长凳“青”、高挂“青”、梅花“青”、狮子上楼台和七星伴月等等。传统的“攞青”办法先由狮子舞动,时而憨态可掬,时而气势如虹,舞动起来表现出喜怒惊乐,疑醉睡醒,见柱则咬,见木则拔,见水则戏等性格。狮步的走法有高窜、低伏、跳跃、伴舞。伴随雄壮的七星鼓点,七彩缤纷,光彩夺目,活灵活现,人人喝彩,人人拍掌。攞完“青”就表现武术,耍刀舞棍、打拳扎马,刀术、剑术、拳术。正所谓刀枪剑戟棍棒斧鞭铲钩等十八般武艺应有尽有。统统舞动,虎虎生威,刚柔并济,英姿飒爽,威武雄壮。真是现场有人挥汗如雨,有人呐喊助威。看起来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是历史文化。围观舞狮的,有时有几百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给乡亲们一种舒适的享受、一种人生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赞尝不已,大饱眼福!
那个年代沙堆也有两三台醒狮从沙堆到古井墟同南楼醒狮一齐会狮共同起舞,非常热闹,威风凛凛,精神奕奕。
童年我吃过几晚“夜粥”,那时十岁左右,吃过晚饭就到接龙里南楼前地塘学“扎马”,当时师傅是明叔、九叔等。每晚学一两个钟头,师傅教扎马、出拳、踢脚等基本功夫。参加学武的有几十人是来自本乡各里,既有大人又有小孩,一学就两三年。我感到学武术还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既学到文明礼貌和良好纪律,开阔了眼界,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又学到很多社会知识,绝对听师傅的教导。学扎马不但练得一身好武术,强身健体,还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南楼醒狮武术历史悠久,既是家乡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家乡薀藏的文化财富。是乡中之美、郷中之秀。回忆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明天更美好。可惜南楼醒狮武术早已停止活动了。何日重现昔日风采?乡民们则拭目以待。
( 摘自 2011/ 10第106期《文楼乡音》 吴北顺 / 文, 霞轩 /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