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船楼 ” :藏在乡村的建筑奇迹
有着“皇族村”之称的古井镇霞路村远近闻名,该村内至今保留着具有皇族风范的祠堂,让人赞叹不已,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该村与附近的文楼村的交界处,至今仍矗立着一座建筑外形十分奇特、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土楼。为揭开该土楼的“庐山真面目”,7月16日中午,记者来到霞路村一探究竟。
当日中午,在该村村民带领下,记者在一个小土坡上见到了一座黄色的土楼。该土楼约有四层楼高,由两面厚厚的墙体拼组而成,夹角大约为60度。在墙体内侧的四分之三的高处,可见到上面有一道浅浅的凹痕,凹痕上方则开有近20多个小洞眼。由于长年遭风吹雨淋,土楼上面已杂草丛生。在墙的外侧,记者隐约可见到上面写有“团勇营”三个字。
热心村民赵善雅告诉记者,该土楼结构虽然简单,但与开平雕楼一样具有防御守卫功能,约60度夹角形的墙体外型设计可缓冲外来攻击物的力度,而楼上的人可以在架设火药枪进行防御,村民都称其为“火船楼”。因土楼外侧写有“团勇营”三字,所以村民又称其为“团勇营”。据村中一位80岁的老者称,当时还曾修建过一道类似于战壕的围墙,不过现在已被拆掉了。
霞路上联村老人协会会长赵仔则称,据村里有关记载,“火船楼”建于民国四年(即1915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火船楼”近百年来任遭暴晒、风吹和雨打,依然屹立不倒,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建筑奇迹。赵善雅表示,据村中以前在世的老人说,“火船楼”由黄泥、沙子、耗壳粉、红糖、糯米等材料混合夯实而成,所以围墙极为坚固耐用。
(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 梁长其 2006/7/18 霞轩/ 摄影)
当日中午,在该村村民带领下,记者在一个小土坡上见到了一座黄色的土楼。该土楼约有四层楼高,由两面厚厚的墙体拼组而成,夹角大约为60度。在墙体内侧的四分之三的高处,可见到上面有一道浅浅的凹痕,凹痕上方则开有近20多个小洞眼。由于长年遭风吹雨淋,土楼上面已杂草丛生。在墙的外侧,记者隐约可见到上面写有“团勇营”三个字。
热心村民赵善雅告诉记者,该土楼结构虽然简单,但与开平雕楼一样具有防御守卫功能,约60度夹角形的墙体外型设计可缓冲外来攻击物的力度,而楼上的人可以在架设火药枪进行防御,村民都称其为“火船楼”。因土楼外侧写有“团勇营”三字,所以村民又称其为“团勇营”。据村中一位80岁的老者称,当时还曾修建过一道类似于战壕的围墙,不过现在已被拆掉了。
霞路上联村老人协会会长赵仔则称,据村里有关记载,“火船楼”建于民国四年(即1915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而“火船楼”近百年来任遭暴晒、风吹和雨打,依然屹立不倒,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建筑奇迹。赵善雅表示,据村中以前在世的老人说,“火船楼”由黄泥、沙子、耗壳粉、红糖、糯米等材料混合夯实而成,所以围墙极为坚固耐用。
(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 梁长其 2006/7/18 霞轩/ 摄影)